|
新石器时代蚕茧,残长约1.36公分,宽约1.0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民国十五年(1926),李济博士(1896-1979)主持由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和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弗利尔艺术馆合作的考古队,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彩陶碎片下的坑底,掘获这件残蚕茧,年代距今约五千六百年。残蚕茧的断面平整,应经利器切割,表面有丝质光泽,经科学检验确认为蚕茧壳,是中国考古最早发现的茧壳,对于养蚕取丝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西汉鎏金铜蚕,长5.6厘米,是西汉时皇帝褒奖蚕桑生产的御赐品。1984年陕西石泉县谭家湾的村民谭福全在前池河挖沙金时发现,并捐赠给陕西历史博物馆。
【明】吕㦂《上巳次沈时旸司空韵》其一:浮生百年内,多忧曾几酣。欣欣物向荣,无若春风覃。石城沾新雨,钟阜蔼晴岚。山川岂洛中,丰镐在江南。地胜号佳丽,天光增蔚蓝。繁花维玉骢,柔桑育金蚕。听歌缓缓归,嘅此头上簪。牺牛与腐鼠,庄周发余惭。
吕㦂,字秉之,秀水人,成化辛卯(1471年)举人。历礼部郎中、南太仆少卿,迁南太常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