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歌》)
“绿波萍藻鳜鱼多”(宋·李弥逊《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其四)
“鳜鱼拨剌波摇空”(明·黄佐《嘉会楼》)
鸬鹚亦知鳜鱼肥,唐文明2014年1月2日摄于江西鄱阳
鳜鱼在玉雕题材中常见,“鳜”与“贵”谐音,表达富贵有余。
元 玉衔莲鳜鱼 高11.3cm,宽20.6cm,厚6.7cm 故宫博物院藏
白色玉质,有大面积墨斑,间以赭黄皮色。圆雕鱼口衔莲枝,肥厚敦实。鱼身满布阴刻平行交叉斜线,表示鱼鳞。莲花、莲蓬、莲枝均浮雕,姿态婀娜,与朴拙之鱼相映成趣。
本品鱼衔莲之造型承袭了唐、宋以来金银器、玉器上一直流行的动物衔莲之设计理念,但如此硕大之玉鱼,目前所知仅此一件。金、元玉雕喜保留皮色,本品即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带大片墨斑玉的使用,亦是元代玉器用料之特色。此玉鱼有大面积黑色沁,恰与鳜鱼体具许多不规则褐色斑块和斑点相符。
元 玉鱼 上海博物馆藏。鳜鱼鳞片较其他鱼类既小且密,以排列紧密的纵横直线交错成菱形格表示。
元 莲鱼纹玉饰 上海博物馆藏 鳜鱼
金至元 玉鱼,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长5.1公分 宽4.3公分 厚1.9公分
青玉质,边缘有大片褐斑,琢一梭游水藻间的鳜鱼。鱼身丰腴,腹部尤其饱满,然因尾部上扬,线条又极为自然流畅,赋予了强烈的跃动感,以致毫无痴肥呆滞之病。陪衬的水藻採多层次镂空技法,更增作品生动活络的趣味。
元 白玉红沁衔莲鳜鱼 5.6cm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8 秋拍拍品
青白玉质,局部带深褐色。整器雕琢鳜鱼,莲花及荷叶,器中央有一直孔贯穿鱼身,作缚绳佩戴之用。鳜鱼圆目厚唇,身扁,鱼嘴上翘,衔一莲枝,莲叶叶脉清晰,鱼尾与莲花构成一体。“鳜”与“贵”谐音,“鱼”与“余”谐音,“莲”与“年” 谐音,寓意“富贵连年”“连年有余”。
明 白玉鳜鱼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白玉双鱼 全高9.3公分 长27.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玉色泛黄,有烘烤赭斑。全器为长扁形,作大小鳜鱼二尾并排,大鱼嘴含花叶,两鱼间夹有水藻。鱼的鳍以浅浮雕表现,鱼鳞则以阴刻线刻画成菱形方格。
清 白玉鳜鱼 全高11.7公分 长24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略有赭斑。全器雕作一尾鳜鱼,一侧雕有慈姑叶一枝,另一侧浅浮雕荷叶荷花。
明 白玉鱼 厚2.9公分 长25.6公分 宽12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带黄赭色斑。雕作鳜鱼,鱼尾上扬,姿态活跃,嘴衔稻穗,谐音喻意“岁岁有余”。
清 玉鱼形珮 长5.2×3.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全器顺着玉料本身形状雕琢成一鳜鱼形,尾鳍向上翘起。鱼口衔一朵含苞莲花,卷曲莲叶绕于背鳍上,莲蓬自尾鳍下方伸出。因“莲”谐音“连”,取其“连年有余”之吉祥意涵。此器鱼身部分多为白玉,沁色处皆雕为莲身,为巧色作雕之作品。
白玉巧色鳜鱼衔莲叶佩 山水堂旧藏 北京保利2017秋拍拍品
白玉洁净晶莹细密如凝脂,立体圆雕一鳜鱼口衔巧色荷叶水草悠游水中,雕琢细腻生动写实。鱼嘴宽厚上翘,细斜磨圆眼,眼后有一阴刻线,眼下似圭,鱼鳃内有三条阴刻线,鱼身丰腴肥硕,全身无鳞纹,锯齿状背鳍,腹下浮雕前鳍及尾鳍,鱼尾成扇形张开,有波浪形曲线,饰放射线状阴刻线,似在水中悠游,鱼身各部比例精准,造型逼真,栩栩如生。鳜鱼口衔以琥珀色玉皮巧色饰荷叶水草,荷叶以侧面剪影方式表现,荷叶边中间弧出,两侧向内勾卷,叶内以阴刻线表示叶脉,此种风格常见于元代玉器上。此器有一随背鳍形方型通天孔可供穿挂佩带。
近见“Ru_Evan”(微博认证为人文艺术博主)2021-07-16在其微博贴出一组“赛努奇的玉雕小动物们”,此为赛努奇博物馆藏中国玉雕鳜鱼,尺寸不详,口含灵芝,背鳍有一小孔,或可供穿绳佩挂。
赛努奇博物馆,1898年开馆,是法国继吉美博物馆之后第二大亚洲艺术博物馆,有大量珍贵的中国艺术品。
参见本博——
研究鳜鱼的博士们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625461.html
桃花流水鳜鱼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625468.html
鱼戏莲叶何田田http://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627230.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