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11月3日,东亚五国渔业会议将于11/21日将始。由水产部、科学院召集。水产部史敏为秘书,各国办事人员已先后于11/6号左右到达,从去年起蒙古即已参加。
11月7日,五国渔业会议。水产部(西单大楼民族隔壁五国渔业会议)。海洋组、加工渔业组、湖泊、淡水,资源保护。会中提意见是学术性研究性。今年读论文中30,委员专家每国约10人。主席中国,秘书史敏,21日起一周。交换文件,请专家。提合作项目。日期11/21-30,地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文化俱乐部内,代表外宾20多,我国9人,住北京饭店。
11月21日,西部太平洋渔业研究委员会会议(五次)
代表名单
中国:许德珩(水产部部长),委员会主席。
苏联:莫伊谢也夫,全苏海洋渔业研究所副所长,委员会副主席。
朝鲜:姜占求,轻工业部委员会副长。
越南:黎维贞,总理府农业办公所副主任,委员会副主席。
蒙古:达什道尔给,蒙古大学动物教研室主任,委员会副主席。
秘书史敏,水产部技术司司长。
专家
中国:朱元鼎(上海水产学院),赫崇本,曾呈奎,伍献文,朱树屏(黄海水产研究所),冯禾进(水产部对外联络司司长),沈嘉瑞,蒲锡文,科技委员会水产组组员张尔玉、王家楫、骆肇尧(上海水产学院加工系副主任)。
分组:海洋渔业组,海洋学组,淡水渔业和湖沼学组,渔业资源组。
以上楷体字部分引自《竺可桢全集》第15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5卷为竺可桢1958、1959、1960年日记)的1960年日记部分。
日记中的东亚五国渔业会议、西部太平洋渔业研究委员会会议,全称应为: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王家楫、伍献文,时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副所长。
翻阅《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2),共收录论文46篇,中国12篇,苏联28篇,朝鲜4篇,越南2篇。中国部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篇,《鱼类水霉病的研究》(倪达书等)《工业废水对鱼类影响研究》(张甬元、闻根芳、惠嘉玉、黄建昭)。
1956年6月,中、苏、朝、越四国在北京签署“关于太平洋西部渔业、海洋学和湖沼学研究的合作协定”,成立了“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是促进缔约各国在海洋和淡水渔业有关的研究方面进行合作。委员会下设海洋渔业、海洋学、淡水渔业及湖沼学、渔业资源保护等四个专业组。参见本博《竺可桢日记中水生所的人与事(之二十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957381.html
1960年11月,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图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图片资料库)
上图局部,中间站立讲话者许德珩
新华社的两则报道(摘录)——
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
新华社21日讯 中、苏、朝、越、蒙五国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今天下午在北京开幕。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委员会1959年至1960年度的工作报告;讨论“苏、越关于越南渔业调查团1960年工作的初步总结”的学术报告;讨论委员会各专业组的工作报告和学术报告;讨论和批准缔约各方1960年至1961年度合作建议和委员会各专业组工作计划等。
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主席、中国代表团团长、水产部部长许德珩首先在会上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向大会致贺词。
会上,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秘书史敏作了“委员会1959年至1960年度的工作报告”,苏联代表团团员、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海洋渔业组副组长维金斯基作了“苏、越关于越南渔业调查团1960年工作的初步总结”的学术报告。
出席今天会议的有以彼·阿·莫伊谢也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以姜渐求为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以黎维贞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以安·达什道尔吉为首的蒙古代表团和以许德珩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等。
中苏朝越蒙五国渔业会议闭幕 科学院和水产部设宴招待四国贵宾
新华社28日讯 在北京举行的中、苏、朝、越、蒙五国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历时八天,今天闭幕。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出席了今天的闭幕式。
会上,一致通过了各项提案,其中包括委员会1959年至1960年度的工作报告,1960年至1961年度在渔业、海洋学和湖沼学研究方面的合作建议,和各专业组1960年至1961年度的工作计划等。
郭沫若说,渔业研究委员会成立以来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不仅促进了五国的渔业生产,而且提高了海洋学和湖沼学等的研究水平。他说,委员会能够有这样好的成绩,无疑是五国的水产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体现了社会主义互助精神的结果。他祝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今后获得更加光辉的成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