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M1988012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ZM19880124

博文

网络圈层化导致认知变得极端和封闭

已有 9263 次阅读 2018-7-3 22:3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毋庸置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他们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正在不断演进,圈层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疏远了高校努力建构起来的网络教育平台,减少了教育主客体间的话语交互机会,导致主流声音难以有效传播,网络异见无法有效过滤,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当前网络思政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话语体系的不一致问题,辅导员的网络文章是否能够有效融入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圈层化”是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不由得引发思考,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的知识视野更开阔了还是更封闭了呢?我想,其实是越来越封闭的,这就是由于圈层化影响,让局部认知被放大。

何为圈层化?

网络“圈层化”是由于个人社交圈子化、信息获取定制化、交互关系层级化而形成的一种只在自己的特定圈层中进行信息交互的现象和趋势。由信息圈层和社交圈层两部分组成。信息圈层可以理解为信息孤岛。大家应该都知道“今日头条”,会根据个人喜好筛选发送信息。如果信息长期处于被选择中,我们信息视野会越来越局限,涉猎面变窄,片面认知将被放大,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封闭的信息茧房。网络社交圈,比如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同学圈、兴趣圈、临时圈、固定圈等等,但只有与“我”关系较为密切的才能跻身我的核心圈层。

信息获取的封闭化。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面前我们会感到无所适从,依着兴趣关注,这样就错失了与其他思想观点碰撞的机会。当有一天你发现周围人和你看待问题的角度惊人的趋同时,需要引起警惕,你的小世界很局限。信息在封闭式圈层内定向扩散传播,圈外是难以介入的。

交互关系的层级化。大学生在不同社群中的话语体系、表述方式、角色扮演会有很大的差异。因亲疏远近、交流频次不同分为核心圈、中间圈、外部圈。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建立的班级微信群、QQ群基本处在学生们社交圈中外部圈层,在这类圈层中不一定能够反映出他们的真实需求。

价值认知的固定化。网络是开放的,网络社交是封闭的。如果我们每天所关注、关心的知识话题都局限在有限的圈层内,圈内的信息会被不断的强化,从而影响我们对宏观世界的认知。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认知的水平也是有限的,如果有限的时间和认知水平被局部的信息所占据,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思维的固化、价值认知的固化。

思维认识的极端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网络圈聚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就好比,迷恋二次元的人眼里感觉世界就是二次元的,军迷眼里世界到处都潜藏着战争危机。真实真是如此吗?这就是圈层内同质、圈际间异质。一旦认识在圈层中的得到呼应和极化,会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全部真理,排斥其他合理性的观点介入,产生盲目自信等不良心理,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网络圈层的影响。当信息获取途径差异性越来越大,价值认知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师生之间话语体系自然不一致。客观的讲,大学生对于主流声音的传播和讨论不是很主动,反而更容易被非主流的声音所吸引,而且非主流的声音传播的更快、传播的更广,圈层化会加剧这种趋势,也给网络舆情监控造成盲区。圈外人士对圈内信息的传递与价值引导束手无策,过滤有害信息也就无从谈起。“校园贷”在高校屡禁不止,以及前段时间“蓝鲸死亡游戏”的隐蔽传播与圈层化的特性不无联系。如果我们不能够打破圈层化困境,那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较容易陷入“徒劳无功”的境地。

 

打破互联网时代的“圈层化”困境是一个宏大的命题,需要多方面协作。在这里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探讨。简单来说就是从三个层面来化解“再造圈层、融入圈层、扩大圈层”。一是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平台体验。利用垄断内容,打造校园共享平台,丰富信息内容,满足学生多样需求,拓展功能内容,提高平台服务能力。二是转变方式,打通话语渠道。从传话到对话,改变交流姿态,从沉默到互动,共建生活场景,从少数到多数,实现互联互通。三是创新思路,赢得工作主动。采用激励策略,迅速积累新粉丝,创新互动方式,提高平台活跃度,把握重要节点,掌握议题设置权。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层面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

第一,全员全程相结合,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不是口头上讲讲,我们要构建的网络阵地不是形式阵地,而是意志阵地。要树立“内容至上”的思维,以学生需求为第一要务,增加学生话语权。要重视网络思政队伍建设,培养师生网络骨干。建立网络创作激励机制,增强思政工作者主动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线上线下相结合,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学生在哪,我们就应该去哪里建阵地。思政工作者要主动介入主流网络平台,帮助大学生筛选有价值信息,参与舆论热点讨论。学校要资助熟悉网络传播规律、能够主动设置议题、吸引大量粉丝、引领网络舆论风向的校园红色大V、网络评论专员。加快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改革,上海各高校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

第三,圈内圈外相结合,打破网络信息交互屏障。网上思想呈现是网下行为的延伸乃至放大。要促进圈内圈外、圈层间的交流互动,组建学生网络社团、提高学生组织在网络空间的活跃度。拓展兴趣社群边界,拓宽圈层的认知边界。学校要为不同圈层的大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为师生间搭建更多互联互通渠道。

第四,传承创新相结合,培育优质健康网络圈层。提升质量和水准,将思政教育圈由社交关系的低级圈层,提升至高级圈层。比如清华大学个人微信公众号“灼见”,发布的文章视野开阔,具思想价值,属于优质圈层,对这样的优质圈高校要扶持。我们需要主动融入大学生群体,熟练运用网言网语,为学生营造“敢说真话”的语言环境,避免成为大学生网络圈层的局外人。做强做优校园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再造开放的、兼容的、综合的新圈层,运用好校园生活、教务教学、就业文娱资讯等网络垄断资源,整合党团组织优质资讯,打造高校核心服务圈层。

第五,教育监管相结合,破除僵化极端网络圈层。扩大圈层边界,增加主流意识形态供给。加强网络舆论热点的预警与引导能力。及时管控网络思想动态,做好关键时期、热点时期的正面发声。认真倾听大学生现实利益诉求,把矛盾化解在网下。加快完善网络信息管理,规范网络平台使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7328-1122110.html

上一篇:高考十年再回首,谁家欢喜谁家愁?
下一篇:一位传奇的科学伟人,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收藏 IP: 202.121.147.*| 热度|

2 王兴民 郭景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