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才是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不是一个教育者,或许你依然会赞同这样的观点。
前些日子,有幸聆听浙江大学郑强教授的报告,很激动很兴奋。郑强教授的人格魅力超强,接近三个小时的讲座,掌声不断笑声不断,足见其感染力之深,如果做教育的人都有这样的魅力,我想不会有学生不愿意听讲。他在讲座中谈到的高等教育的诸多观点我颇为认同,在此对部分观点进行梳理,结合自己的粗浅认识进行一些拓展,与各位交流探讨。
哪里有好的大学,哪里就是原始创新的诞生地
中国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与其所在地的大学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超一流大学是杰出人才的培养池,高端人才的吸引盆,高端科技的发源地。比如:美国硅谷。硅谷早已家喻户晓,不大的地方,但却是众多国际顶尖科技公司的诞生地,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特斯拉、谷歌、苹果、Facebook、惠普、英特尔、思科、甲骨文、雅虎、英伟达等公司。为什么硅谷能够成为世界顶尖的高科技聚集区?这与其当地的知名大学聚集密不可分,硅谷区域拥有美国顶尖大学的作为科研力量依托,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塔克拉拉大学,还包括加州大学系统的其它几所大学,众多知名企业的创始人曾经都是当地大学的在校生。如今的硅谷已经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高科技城市。
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北京的发展是国内其他城市不可企及的,北京拥有38所部委直属高校,比其他一线城市所拥有的部委直属高校的总和还要多(排名二三的分别是上海10所、武汉10所)。说到北京的科教扎堆,不得不提“中关村”的大名,坊间传闻“宇宙中心”——五道口,也是所谓的中国硅谷。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58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13家。中关村GDP占北京的比重已达20%。
再比如,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班加罗尔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它也由此被称为“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作为印度科技研究的枢纽,周围拥有印度科学学院、印度天文物理学学院、拉曼研究学院、家洼哈拉尼赫鲁科学研究中心、印度国家生物学中心和印度统计学院等悠久的大学和研究所,为科技园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中国的台湾新竹市,这里也被成为“台湾硅谷”。虽然台湾的新竹市规模在台湾排名第七,但却是最重要的科技教育重镇,是台湾的高科技中心,是全球半导体制造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年贸易总额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9%,新竹市境内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在校生5万人。
那些知名高校扎堆的地方,未来注定会崛起
说到未来城市崛起,不妨看一个有趣的对比。目前中国现有的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以及未来有希望入选的国家中心城市:沈阳、青岛、南京、杭州、厦门、深圳。这些中心城市的地位几乎与中国知名高校所在地区与数量惊人的重合。或许你说这是巧合,其实这哪里是巧合,青年优秀人才正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知名高校扎堆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
比如,福建省会在福州,却比不过厦门的影响;山东省会是济南,而青岛名气最响。如果厦门市没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或许这座城市也不会有那么强的文化魅力。青岛在山东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靠海近,还与这座城市里所拥有的大学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等等高校(我想山东大学迁往青岛的举动真正会刺痛济南人民脆弱的神经)。据了解青岛目前高等教育机构数量超过了50所,目前还有16所正在推进。在这方面青岛市是明智的,引进一所大学可比引进一条高铁、引进一条地铁、引进一家500强企业要聪明的多,高明的多,眼光长远的多。
随着深圳、青岛等城市大力吸引名校办学,新一波高校新校区建设潮拉开序幕。从2016年开始,不少名校都开始在深圳和青岛签约建设新校区,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都计划在深圳建设新校区,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一大波名校也都计划在青岛建设校区或研究院等。
此外,万众瞩目“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刚刚成立不久,教育部就开始统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高等院校的疏解力度,为雄安的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目前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相继表态,将积极参与雄安新区建设。
建设一所好大学,要比建设一所好中学明智得多
全国知名的中学在哪里?河北有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江苏有启东中学。这些城市你会向往吗?说白了,这些城市都在“为他人作嫁衣裳”,培养出来的孩子都进了别人的怀抱。一所好的中学,最多也就是优秀人才的“孵化器”,而一所好的大学,却是优秀人才的“聚集器”。未来中国一线城市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城市聚集人才,哪个城市有发展;哪个城市输送人才,哪个城市注定没落。现在各地大城市出现的“抢人潮”,也是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在争夺有生资源。但是,如果一个地方,没有知名大学作为支撑,再好的人才也会流失。一个省份是否有地位,一座城市是否有尊严,要看是否有好大学让孩子读,要看是否到外边读了好大学的孩子愿意回去。
2000年以来,在很多高校林立的城市中,都规划了一个甚至多个大学城,并以优惠政策吸引市内发展受限的高校入驻,很多高校因此纷纷建设新校区。比较著名的大学城包括:北京沙河大学城(北航、中财、北邮、北师等)、北京良乡大学城(北理、北京中医药、首师等)、上海松江大学城(上外、东华等)、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华南师大、暨南大学等)、南京仙林大学城(南京大学、南师大等)、南京江宁大学城(东南大学、南航、河海等)、西安长安大学城(西工大、西电、陕师大、西北大学等)、重庆大学城(重庆大学、三军医、重庆医科、重庆师大等)、成都温江大学城(西南财经、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苏州大学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等)、深圳大学城(北大、清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等)。
能够成功引进大学城的地区是幸运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未来这些大学城都将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对于城市的影响是超乎你的想象的
是否拥有一所好的大学,关乎一座城市生活的品味,关乎一个地区人民的尊严。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每一个城市都在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大学名片,要知道一所大学所吸引而来的不仅仅是高精尖高素质的青年人才,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的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建筑美学、国际影响力。
说起杭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是西泠印社、灵隐寺。除此之外,杭州最值得去的其实不是西湖,而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给杭州带来的整体形象提升不可估量。在重视高等教育方面,近些年杭州较为明智。除了近些年名气响亮“西湖大学”“湖畔大学”等民办大学外,杭州市在大学城建设方面的投入一点不比其他城市差,在杭州下沙区建设的高教园区已经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已经入驻了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等15所高校的师生总数达到30万人。
以我所在的上海松江大学城为例,别的不论,就以百姓最为关心的经济,松江大学城拥有7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规模在10万左右,每个大学可以形成2万左右的辐射圈,带动周边的就业人数远超10万人,每一位在校工作的老师都至少要带两个家属在此地生活,每人每天的消费都是可统计的,粗略估算每年直接经济贡献巨大,至少为地方财政增加20亿以上。渐渐的围绕大学建设有数个附属中小学、附属科技园区、附属产业园区、附属家属园区、附属文创园区、附属旅游园区等等,衍生出来的文化、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不得不说当年松江区政府引进松江大学城是明智之举,松江大学城的建设给上海松江带来的整体城市形象升级“功不可没”。毫无疑问,松江大学城注定将成为松江区的核心。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要文化繁荣先要建设好大学
前些年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要致富先修路”,其实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只是在某些时段是正确的,长久来看不见得对。西部的很多地区道路是修好了,甚至不比东部地区差多少,可是依然贫困。越修越穷,没修路之前,很多的青壮年留在家乡,在家种田照顾孩子和老人,修了路之后,全都跑了,造成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这些年很多城市都在竞相建设高铁线路,希望通过建设高铁带动地方的发展,殊不知,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交通越便利,人才流失越严重,发展越滞后,往往是花了大量的财力修建的铁路,不仅负债难还,甚至断送的未来发展的机遇。
只有好大学才能够改变落后城市的面貌。只有文化的路、教育的路修好了修通了,才能够让落后地区走向繁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自信的重要体现,唯有教育是希望和未来。
(观点交流,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2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