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养蚕这么有趣的事情是如何变成吐槽对象的?

已有 6502 次阅读 2016-5-20 15:32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教育, 养蚕, 桑叶

      这几天杭州家长满城找桑叶的新闻挺有意思,人民日报刊文:家长别包办孩子的“烦恼”,该文被许多媒体转载,多以“党报刊文谈学校让孩子养蚕被父母包办”为标题,于是这个杭州本地的新闻也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一个事件。

      事情是这样的:杭州的一份本地报纸《钱江晚报》5月16日有一篇报道:杭州2万多三年级同学都在养蚕 家长找桑叶的糟心事刷爆朋友圈,说是“全杭州的三年级小朋友都在养蚕,全杭州的家长都在为找不到桑叶糟心”学校的解释是:养蚕是三年级科学课的“规定动作”,家里养蚕是很好的亲子活动和生命教育。原来杭州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中有《动物的生命周期》的课程。这个课程以蚕宝宝的一生为例进行教学,包括“孵出的新生命、生长变化、蛹变成了什么、生命周期”等等。老师便布置这个养蚕的家庭作业,据说是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知道劳动的辛勤,认识生死的神奇,感知生命的伟大,锻炼责任的意识。但孩子的作业却成了家长的负担,不仅养蚕的事情多由家长代劳,更因为养蚕需要的桑叶难找让他们抓狂。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便想起我们单位的一个微信群上就有同事在问:哪个校区有桑树,看来果然是找桑叶已经成了许多家长的苦恼了。说实在的,我其实挺赞成孩子小的时候养一些小动物,可以通过喂养、观察小动物的过程学到不少东西,我自己小时候,就因为父亲喜欢养鱼养鸟,在接触小动物的时候收获颇多,不仅仅是生物学的知识。记得女儿小时候就养过金鱼、蝌蚪、乌龟、小鸟、小鸡等等,也养过一次蚕宝宝,是单位同事自己孵出的小蚕,送了几条给我,好在我们小区有几棵桑树,也是因为养蚕才知道的,便带着女儿过几天就去采一些来给蚕宝宝吃,那时大概并没有养蚕的家庭作业,没什么人养蚕,那些桑叶够家里的蚕宝宝吃,虽然后来低处的桑叶也差不多给我们都采完了,但终于等到了蚕宝宝结茧。那是自己第一次养蚕,和女儿一起做那些养蚕的活,到最后收获白白的茧子,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其实,小孩子大多都有喜欢小动物的天性,让他们养一些喜欢的小动物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如果这件事变成了作业,变成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时候,那这个事情往往就变了味,整个过程中的乐趣,那种兴致和热情也一定大打则扣。

      但想想我们整个教育过程中,类似的事情其实已经非常普遍了,生生把许多很好的事变成了负担、变成了应付、变成了造假。比如,为了普及国学教育,要给学生的课程中加入国学的内容,为了推广足球,把足球课也纳入体育必修的内容中,为了提高国民的公民科学素质,就弄个测评的题库让大家去背答案。或许那些措施制定者会觉得委屈,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想把一个值得推广的事情做得有声有色有成效,没想却招来一堆吐槽和批评,但认真想想,推出这种措施难道不更是为了急于出政绩、完成任务吗?更有甚者,为了加大推进的力度,一些活动还配合了评奖、加分之类的鼓励措施,便常常还弄出不少弄虚作假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978586.html

上一篇:这个世界从来就是不公平的
下一篇:加分的合作和减分的合作
收藏 IP: 222.205.99.*| 热度|

39 苏德辰 李学宽 郑小康 袁海涛 徐令予 朱晓刚 钟炳 康建 姚小鸥 蔡小宁 刘立 庄世宇 武夷山 杨正瓴 侯成亚 魏焱明 丁迅雷 谢平 吕喆 马志超 冯大诚 王启云 王春艳 陆俊茜 赵凤光 陈楷翰 cbinq yuuweihong JIANHUN hhttcs xlianggg biofans liu0h wyhzj jianhuiy aliala wangqinling watercold jiar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