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某初中学生的作文在微信朋友圈中被转发,而作文的题目竟然是:祝老师生病!其中写道:“期中考试复习的日子可真苦啊!学子真××累,老师作业留得多,学生作业写得晚,学生上课听不好课,作业写不完出去写,站着写字腿都痛,怎么办啊?这日子什么时候能过去?我想到好几个十全十美的办法,第一个就是让老师得病,在老师水杯里放两瓶×××,让老师当场昏迷,送医院抢救,这日子可就好过了。同学们一定要抗议,这作业留得太多了,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上课困就听不好课,回家作业就写不好,这就是我的想法,很好吧,我虽然觉得作业留得多,但老师总有老师的想法,最后说一句,一定要向我学习,一定要抗议。”
所谓“童言无忌”,虽然作文的题目有些奇葩,但这篇作文却折射出了一群孩子厌学的状态,反映了孩子们课业负担很重,进而对老师的抱怨甚至痛恨。其实,在我观念中,学习本身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却有那么多孩子对它产生抗拒的心理。要说这个写作文的孩子通过作文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没有更过激的行为,还算是好的,有些孩子却是用极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抗议。不久前,杭州一名11岁女孩没交作业被家长领回家后跳楼身亡,此前都没有与老师和家长有过什么激烈冲突,也没有留下遗言和遗书,却死得那么义无反顾。此后没几天,扬州一名11岁男孩因为未完成作业,在厨房缢亡,留下的是“学习太累,上学太累,活着太累”的哀叹。
中国目前的教育,可谓是先苦后甜,初中高中拼命学习,熬夜看书,而一旦进入大学,轻松惬意的大学生活似乎成为对前十二年辛苦付出的回报,学习可以随便对付,学校和老师也乐于放水,学生逃课现象严重,以至于教师要通过点名甚至各种点名奇招来防止学生的逃课,以至于带人上课都成了一个非常火的赚钱生意,即便来上课了,课堂上睡觉、刷手机、看小说等行为也是屡见不鲜。恰好昨天看到陶勇博主的博文:“现今双学士学位证书的意义?” 其中就说到一个50人左右的课,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来上课的人不到6人,后来的每一节课都有30人以上的同学不到教室上课,而且当知道不点名以后,还会有学生悄悄离开教室。天知道这些学生到底为什么而学,为谁而学?
曾经看到介绍,国外的中小学教育,跟中国相比显得很糟糕,同一个年级,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明显比国外的学生好得多。但国外的教育却是先甜后苦型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相对轻松,学生能很好地将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并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技能。相比中国学生天天埋首于课本,外国孩子的童年生活相当丰富多彩,但进入大学,学习压力却非常大,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混毕业的,而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激发出来。而国人却拼命拔苗助长,结果在学前班、小学、初中教了很多学生接受不了的东西,把一些本来可以带来欢乐的学习变成了负担和痛苦,更有死记硬背学的一推无用的做题技巧,考试过后就全忘了,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更糟糕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世界的激情都被消磨掉了。
昨天偶写了博文“也说教育的目标”,其实就是自己一直认为:“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严重问题,所以多批判批判没坏处”。许多博友在我的博文后有互动和讨论,其中者仁王的一段评论非常高屋建瓴:三字经语录“教之道,贵以专”,不要问目的,教啥就学啥。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注重教育的社会人格。鲁迅说:“教育是要立人.”,鲁迅和孔子一致。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蔡元培反对教育培养人的工具属性。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陶行知强调教育的生活属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马恩强调个人的发展.康德认为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是自我能力的发展,它体现着社会意志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审慎严肃地共同探究的机理,不是“指令”,不是“替代”,更不是让茧中的幼蝶曲意迎合或违心屈从.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亚米契斯说:“教育是爱的教育”.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而CY的一段评论更是说出了我还没表达出来的东西,所以偶就用她的评论作为作为这篇博文的结尾吧:“我相信教育应该有个最核心的价值,就是真善美,而且核心是要纯洁,简单,就像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所以要反对添加上任何形式有着美丽旗号的其它,比如说知识,成功,孝道,幸福,国粹,文化遗产……以及降低一个层次,好学校,好老师,读诗诵经,琴棋书画……,不是说这些不好,但这些只能是核心追求的载体或者产物,而不是目的。一旦把载体或者产物当成目的的时候,初始条件的这些微小偏差,就会在这个社会大系统下演变出灾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