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北京的蓝天让许多人很激动,无论是微信圈还是博客上都能看到许多人晒出来的北京的蓝天和秋景,不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恨。北京人就是幸福啊!一个APEC会不仅又能休个小长假,还有这么蓝的天,这么清新的空气。不过总有些人是喜欢煞风景滴,昨天就看到王芳同学的博文《“高价”洋垃圾漂洋过海,来中国重生,真受不了!!》,是说的洋垃圾污染了我们的家园的事情,偶今天也想煞煞风景,再来说说洋垃圾的事情。
“洋垃圾”是指我国明令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矿渣、废轮胎、废电池、电子垃圾等工业废物,以及旧服装、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等。一些发达国家为避免环境污染和高昂的处理费用,便将大量垃圾输送至其他国家,而中国正成为发达国家的“垃圾场”。由于利润可观,境外百余美元一吨的洋垃圾,经走私入境后分拣销售,可牟取十倍甚至数十倍的暴利,所以垃圾产业已经形成一个灰色产业链,但处理“洋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却是不可逆的,在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污染了空气、水源和土地,有的重金属污染多年难以消除,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不久前,财经国家周刊2014年第13期发表文章《电子垃圾的江河》,便报道了财经国家周刊多路记者在京津冀粤调研的成果,揭出了电子垃圾背后的隐秘利益链条。(电子版见: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40626/122919530535.shtml 、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sdbd/20140626/122919530531.shtml )此后,《经济参考报》也推出电子垃圾治理黑洞的相关报道(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40723/013919787353.shtml )。这些报道揭露的事实很让人震动。据介绍,从北京到河北再到广东,潜藏着一条隐秘的地下电子垃圾产业链。这个产业快速膨胀,仅在北京便吸纳了30万从业者,广东贵屿的深度拆解提炼出的黄金产量已占到中国黄金总产量的1/20,甚至影响到国际金价走势,提炼的铜则被走私出去造子弹。这条遍布全国的地下电子垃圾回收拆解网络,已经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重度污染。
早在2003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联合有关环保组织深入贵屿进行过调研。调查报告中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贵屿地下水便因重度污染而无法饮用。当地卫生院通过对贵屿镇一辖村进行体检发现,全村80%以上的中小学生患有呼吸道疾病,5名学生患有血癌。而汕头大学医学院实验室在对贵屿165名1 - 6岁儿童进行严格体检测试后发现,所有儿童均血铅超标中毒,当地土壤中的铅浓度是美国环保署认定土壤污染危险临界值的212倍。许多科研机构对贵屿的大气、土壤、水体做过大量抽样研究,得出的结论包括:地表水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如抽样表明部分水体铅含量超标8倍);空气污染严重(如抽样表明部分街道扬尘中铅、铜及镍含量是8公里外非拆解点的300倍以上);土壤及底泥重度污染(如抽样表明部分土壤的铅、锌、铜含量是对照区域的100-1000倍)。这些污染还进一步蔓延到动植物,如在贵屿检测的莴苣、花椰菜、黄瓜、禽类、鱼、泥螺、水蛇等动植物体内的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含量均严重超标。污染实在是触目惊心。而这样的污染不仅仅在贵屿,浙江、河北、河南等地都有这样的洋垃圾基地,几年前就有浙江台州“洋电子垃圾场”的报道,那里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在“洋垃圾在中国重生 ”那个报道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加州某垃圾分拣中心,还是对垃圾进行简单分拣的,玻璃和金属就近回收处理,而全部的废旧塑料和纸张则被卖往中国,可见美国人对垃圾中的可用资源还舍不得给中国呢,那些东西估计通过机器操作便能分离出来,人家就拿走了。而电子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更多,老外也不傻,为什么更值钱的东西就给中国了?一是分解这些东西要花的人工太贵,二就是目前的技术回收利用这些资源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太大,而要控制污染所花成本就比回收到的东西更高,算经济账还是亏。我们回收电子垃圾的产业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利润,除了人工便宜外,更主要的是环境污染的成本根本没有算进去!
为什么偏要在这个时候说这些洋垃圾来煞风景呢?其实是APEC蓝给了我们一个信心,一个期待。以前我们总是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许多企业的偷排偷放很难发现,许多人在利益面前铤而走险,我们想想大概也的确有的时候不太好管。不过现在看看被认为最难管的往空气中的偷排都能被管得如此严严实实,那如洋垃圾这样的东西应该是更能管好管住的。其实,只要真的下了决心,再难的事情也是可以办成滴!而找各种理由没把污染管住,许多时候非不能也,实乃不为也!要说现在我们国家自己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已经有很大的量了,处理自己的电子垃圾尚有许多环境风险,那对国外的洋垃圾就把门关牢一点,别让它们来污染我们的家园,总是应该做到的吧?而APEC蓝更让我们坚信,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