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由中关村智汇产业技术研究所、汤森路透、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联合主办的“全球视野下的知识产权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个会上,以预测诺贝尔奖闻名的国际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的研究报告《创新在中国——中国专利活动发展趋势与创新的全球化》最吸引媒体的注意了,该报告对中国当前专利格局进行了概述,认为中国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专利领跑者,并且在专利领域“逐步崛起并占据统治地位”。中国在过去三年里的专利申请增长速度更是惊人。截止到2013年,中国在专利产出总量上已经远超出日本与美国。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已经从2003年的40000 件增长到2013年的629612 件,超过美国20多万件。中国科学报首发的新闻“中国专利申请量领跑全球”的报道也被许多媒体转载。人民网的新闻则是“国际机构评价:中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专利领跑者”。
不过,对于这个报道我还是有点不以为然的,其实科技界许多人都明白,我国目前那么多的专利中,水分是很大的,其中最明显的几个表现是,发明专利少,大量专利是技术含量很低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在所有专利量中所占比例不到三分之一,而发明专利中,真正被企业使用的大概也就一半左右,而这被企业使用的专利中,大概又有一半以上是外企或合资企业的专利。所以,人民网说的“中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专利领跑者”,却实际上是很值得争议的,到底还是中国科学报严谨一些,说“中国专利申请量领跑全球”,这倒的确没什么好争议的,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包括专利的数量上都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了,问题是,我们又落到了数量扩张的轨道上去了,而这种没有质量的数量除了面上好看以外,又有多少意义呢?
2010年,我国制定了《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其中一个目标是:“到2015年,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年申请量达到200万件。” 其实,类似这样的数量指标是一定能达到的,根本不用到2015年,几年前就已经达到了,去年这三种专利的年申请量就已经达到237.7万件,大大超过了该指标。在汤森路透的报告中实际上也提到了中国在专利表现上的一些不足,如中国专利的国外申请数量不高,2013年中国80%的专利是在国内提出申请的,尽管中国的国外发明申请量已经从2008年的13005件增至2013年的33222件,但由于专利申请总量从2008年的239663件增至2013年的629612件,因此中国国外申请占专利总量的比率大约保持在5.3%的水平上。而日本国外申请占专利总量的比率是36%,美国该比率则是51.1% 。可惜,媒体的报道大多数都是突出我们的数量优势,对许多不足或轻轻带过,或干脆提也不提。
而所有媒体都提到的一句话却让我琢磨了半天:“针对中国专利组合的分析显示,近年中国专利在本土申请与在国外申请的比例已经从接近50%上升到超过75%。” 我不知道有几个人能明白这句话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查了一些资料后不太确定的判断是,这说的大概是发明专利中,国内申请人与国外申请人的比例,长期以来,在我国申请的发明专门一直是国外企业占了大头,前几年国内申请人的比例才达到一半,去年这个比例已经超过75%了。这一直被认为是我国专利质量在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可从新闻中的表述,估计没几个人能看出这个意思吧?不知道这是报告中本来就这么表述的,还是记者们的创作发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