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在今年1月发出通知,根据《关于印发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通知》(国卫办发〔2013〕49号),决定自2014年5月1日起,开展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国卫办医函〔2014〕107号)。按这个通知要求,5月1日起,医患双方必须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可全国许多医院却似乎并没有按这个要求执行。长江日报就有新闻称“武汉8家三甲医院无一签拒红包协议 医生普遍反对”。记者调查中就有患者向记者坦承:“给医生送红包有时是出于有求,有时是出于感谢。不管签不签协议,该送的时候还是会送。”而医生均感到委屈,“此协议的前提是认定了医生会收红包,这是挑战自己的医德”。“我们坚决反对医患双方签署‘拒红包协议’!”一名医生在微信里写下这段话。她说,签这份协议是在怀疑医生的人格和品德,这是对医生群体的道德否定。一项针对上千名医生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医生表示不愿意签这一协议。医生们普遍认为,签“拒红包协议”只是一种形式,无法起到正行业风气的作用。
我很同意医生们的看法,这样的协议基本上不可能达到不收红包的目的,且不说没有相关的防止措施、没有规范协议的处罚规定,本身这样的协议便是形式大于内容,还伤害了医务人员的感情。由此突然想到前一阵曾经看到过“福州2300辆公营的士承诺文明服务 若违诺乘客可拒付车费”的报道,感觉出租车的这个承诺比起卫计委的协议要实在得多,它给出了违背承诺的处罚规定,乘客可以拒付车费,可见是动了真格了,比起那些出租车行业也搞过很多次类似文明服务承诺书、诚信经营承诺书之类虚头巴脑的东西也实在多了。可见哪怕是同样的承诺书或协议书,到底是花架子还是真招,大家一看就能明白。
不过,说到底,对管理部门来说,无论是动真格的承诺书还是协议书,其实也不是发个文就算尽到了责任。像卫计委的这个协议书,作为医疗行业的管理者,其实更应该关心的是广大病人为何对于医疗质量普遍担忧,这种内心的不安全感才是红包产生的根源。如果病人的担忧,他们的需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光有张协议又有什么用?从这个意义上看,出租车的承诺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存在打车难的情况,没有这样的承诺书,那些拒载拼客的事情也一定会减少甚至绝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