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同学会,大概是我唯一还可能参加的同学会了。说起自己当年的小学、中学,有的时候真的有点伤感,因为上海城市变化实在太快,而当年那些学校都是在人民广场边上的黄金地段上,成为城市改造中最先被拆除的地方,而住在周边的学生家几乎都成了拆迁户,被安排到各个地方,大多没了音讯。去年一个高中同学到杭州玩,提起当年的同学,一起回忆了半天同学的名字,之后我还到网上搜了一下,把能想到的小学中学同学的名字都搜了一遍,竟没有一个是对的上的,所以,除了个别还保持联系的同学外,中小学的同学圈早已荡然无存了。
以前在毕业10年、20年的时候的两次同学会,自己都没去参加,那时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去参加,反正自己不在上海,怎么说也能说得过去,可一晃却发现自己已经老了,也许有些老师和同学便已经是最后的见面,这才感受到同学之情的珍贵,竟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所以这次毕业30年的大学同学会,一开始便决定要参加。早上起了个大早,坐上去上海的高铁,到达的时候还早,不过懒得坐地铁再转车,便打的直奔学校,也是想好好在学校转转,看看当年那些熟悉的地方。其实隐隐也有一份担心,因为这些年虽然没去过学校,但经常从学校大门前的高架路上走过,便能看到师大的校门远远缩在高架路的下面一晃而过,就暗想它是否也会如我的中学、小学那样最终变得面目全非?
的士司机对路其实很熟,问我是到正门还是后门,我说哪个近就走哪个好了,他说后门近,我问是不是就是去长风公园的那个门,他说对,再过去一点就是长风公园,我告诉他那个地方我经常走的,就后门好了。可没想到到后门一看,门竟然被封死了,只能再绕到正门。看看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便开始慢慢在那些熟悉的路上走着,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随着自己的脚步一点点弥漫了整个心胸。
还是上几张照片,科网好像也有一些华师大的校友,大家一起回忆一下那个难以忘怀的地方,那条魂牵梦绕的丽娃河。
进门后的那条主干道,两边的梧桐还是那么搭起了绿色的棚帐,不过,为什么没见梧桐长得更粗更大些呢?
小操场边上的这条路,是当年经常走的,因为前面便是我们在里面上课最多的文史楼。
文史楼,看外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不知道里面是否还和以前一样?
思羣堂,印象中以前听一些大一点的讲座或什么活动是在这里,但已经不敢确定了。好像当年师大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场地。
这是在校园里看到比较有规模的新建筑之一,后听介绍,说是新建的学生活动中心。
学生活动中心正面,想来现在应该有可以容纳更多人的会场和搞活动了。
那条著名的丽娃河,真的是既熟悉又陌生。印象中当年河里没有这么多的莲叶和荷叶之类的东西。
还有这些形状各异的喷泉。
另一个喷泉。
难得这些小路还那么清爽幽静。
当年的老图书馆,曾经隔三差五便要来这里借书。不过据说现在已经不属于图书馆的地盘了。
这是后来新建的图书馆,在老馆前面,不过也已经有许多年了,据说也马上需要大修。
这样的地方,当年是否在这里坐过?
这样的椅子好像当年是没有的?
这个地方却是当年最熟悉的地方之一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