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zhao

博文

究竟谁最关心CSSCI的变化? 精选

已有 13771 次阅读 2017-1-22 16:44 |个人分类:其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CSSCI, 来源期刊

      1月15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公布了新一期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简称C刊)目录,与上次北大核心期刊修订版出炉的时候引起不小的动静一样,这次也引起很大的反应,典型的是《武汉大学学报》和《同济大学学报》的人文社科版被踢出,两刊的主编和编辑部分别都有声明。可见,CSSCI的变化期刊界无疑是最关心的对象了。但其实不然,我觉得对此更关心的应该是那些有发文需求的教师和研究生们。

      说来惭愧,自己对这个消息有点后知后觉,最先知道是从学生的留言中知道的。一学生留言说:“今天南京大学CSSCI中心公示了c刊的来源目录,现在正在征求意见,过几天就正式公布了。(http://cssrac.nju.edu.cn/a/xwdt/zxdt/20170116/2805.html) 其中很多都与我校的目录有冲突,甚至有许多浙大一级期刊已经降级为非C刊(比如《文献》、《敦煌研究》),这会对我们毕业、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图书馆是否考虑重新出一个版本?”这才知道原来CSSCI又更新来源刊了。其实这次的更新已经是延迟了的,按它两年更新一次的频率本来应该在2016年初就出台2016-2017年的来源期刊目录的。为什么学生和教师对这个更新的目录这么关注呢?大家都明白,因为许多学校是把发表C刊论文作为人文社科类研究生获得答辩资格和教师升职称的必要条件的。便如浙大有自己编制的“国内一、二级学术期刊名录”,其中人文社科学科基本是根据CSSCI的来源期刊目录设置的。说到底,期刊界之所以对是否进入来源刊或被踢出有这么大反应也源于此,一旦被踢出,稿源质量和数量都将大受影响。

     我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网站上看到一篇“核心期刊、CSSCI的困境与进路”的文章,据介绍,该文刊载于《清华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没去核实,应该不会有问题。文中说:“核心期刊坚持自己评价主体的身份,坚持以排行榜的形式进行期刊评价;CSSCI则选择了淡出期刊评价,向数据服务平台转型。比较两者的选择,核心期刊将在评价的泥淖中继续深陷下去,而CSSCI则可以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显然后者更为明智。”在此我倒是想为核心期刊的排名略作辩解,理论上,核心期刊的概念是针对学科而言的,便如北大核心期刊后来强调其作用主要为图书馆选刊提供参考依据一样,所以这个排名就是必要的。图书馆如果对某学科的期刊只想订几种的话,就选择排名靠前的,排名越是在前的专业相关度越高,当然事实际上这个排名是被大多数人看做期刊质量的排名进而作为科研评价的排名了。而CSSCI则并非如文中所言的是因为转向数据服务平台而获得更多发展的空间,因为作为引文数据库,知网有,维普也有,但它们却并不如CSSCI那么受到关注,原因无疑就是因为CSSCI的科研评价功能更加突出明显,并被许多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采用了。如果要进行引文分析的话,其实知网等数据库的数据量更大,其功能并不比CSSCI差,仅以引文数据库的作用看应该更好用。所以CSSCI其实与SCI走的是相同的道路,即强调其选择的来源期刊都是高品质期刊,无疑期刊评价和选择是它的亮点也是卖点。如果没有用到科研评价上的话,即便图情界做研究可能也更愿意选择知网的引文数据库。

      当然,CSSCI本身或许对科研管理部门把它作为评价工具也是又喜又愁的,喜的是其地位的提高,愁的是它往往成为不合理评价的替罪羊。但从那么多关注它的学生和教师来说,肯定是希望这个来源目录不要那么抠门,多列一些期刊到这个目录里,他们的文章可以好发一些,毕业和升职也能压力小一些。我大致看了下这次公布的来源期刊的增减情况,各学科的期刊数其实是基本保持与前一次的平衡略有增加的,当然如果细化到小学科的话,一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如果要说这样的增减是否能得到认可,我相信数据库方是一定有数据支持的,只是从网上去看“遴选标准”却没有内容,所以不知道具体来源刊的遴选标准是什么。从直观上看,那些发文量少被引量小的期刊应该是不占优势的,而恰恰这并不完全代表期刊质量,或许这才引起同济武大的不满。

      这里看看两个类的例子,一是我熟悉的图情专业,增加期刊:“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现代情报”,变动期刊:“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其实在增加期刊中,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改名为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所以图情类期刊实际上是增加一种踢出一种,数量保持不变。进出的两种期刊真难说哪个质量好哪个差,但发文以现代情报更前卫,而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相对比较传统,估计在被引上是有区别的。另一类就是引起较大反映的高校学报,增加期刊:齐鲁学刊、烟台大学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变动期刊:同济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其中最让人觉得不能理解的是武汉大学学报,以武大的人文社科实力,我想它的学报质量当不会低于这次新增上来的这些学报。(具体各学科期刊的变化参见http://mt.sohu.com/business/d20170117/124517746_467304.shtml)由此可见,以引文等数据评价期刊也并不完全靠谱,更别说用期刊来评价学者们的论文了。

      所以,我们其实都知道,如果CSSCI失去其在科研评价中的地位,如果科研管理部门不再把发表C刊论文作为人文社科类研究生获得答辩资格和教师升职称的必要条件的话,一个数据库中来源期刊的变动又怎么会受到如此关注呢?而现在想想,全国那么多高校研究生,那么多需要升职称的教师,都要发C刊文章的话,现在这个来源刊确实是太少了,这或许也正是期刊间的不正当竞争和发表论文时出现的各种歪门邪道的根源吧。但关乎那么多人的切身利益,他们怎么能不关心这个变化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474-1029282.html

上一篇:网海浮沉及我的科网之路
下一篇:我的歌友我的歌(一)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22 许培扬 李颖业 翟自洋 杨正瓴 徐耀 刘立 陈楷翰 李学宽 史晓雷 俞立平 章雨旭 苏德辰 韦玉程 李竞 徐令予 刘俊华 钟炳 牛丕业 蒋永华 郭新磊 xlsd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