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出审稿人奖
今天刚收到岩土领域的非常有名的主流期刊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发来的一个奖名字叫 :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估计是对我过去一年来为期刊审稿工作的一种认可 (You are awarded this status as you are within the top 10th percentile of reviewers for the journal)。老实说,开始我也不太清楚这个奖到底有多少分量,是不是类似以前国内“年度先进工作者”或“三八红旗手”的荣誉都给大红的奖状。既然吃不准,就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我这个领域不少得过这个奖的知名教授也都把它列到自己的网页上,可见还是有些分量的。
我今天想说的不是显摆自己得了这么个奖,沾沾自喜,我想说的是期刊的审稿问题,以及期刊如何调动审稿人的积极性为期刊服务的问题。因为我也是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自己审稿,邀请审稿人审稿,以及整理审稿人意见帮主编完成draft decision等等这些工作都是不小的工作量。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搞这些?有什么好处吗?既然问到了有什么好处,我们不妨就俗一点聊。其实好处还是有的。首先给著名期刊审稿,尤其是能成为主流期刊编委,这本身就是一个荣誉,是一种认可,是要写进CV的,我想无论在国内国外,这对晋职称,申请基金等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关键事情上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除此以外,如果你经常给某个期刊审稿,而且审稿质量不低,主编是会看在眼里的。当你向这个期刊投稿的时候,无论送审速度还是接收的速度你能感觉到多多少少还是有照顾的。当然,论文的质量仍然是是否最后接收发表的最重要的标准,这是无须质疑的。但在相同的条件下,有着高水平审稿服务的人得到一定的照顾也是人之常情。公平公正其实也是相对的。我们姑且称之为这是“正能量”的“潜规则”。
前面我提到能为某些著名期刊审稿是一项荣誉,是可以写进CV的,很多人一旦为某个期刊审稿一篇,以后就再也不审了。原因很简单,反正我已经审过一篇了,以后再多审几篇也没什么意义了,只要有一篇留作证据就可以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期刊也无奈之下想出了这样的办法:那就是每个审稿人在系统后台都有记录,这包括你的接受审稿几次,拒绝几次,每次审稿的时间等都会打分。一旦你的记录很差,就会计入黑名单。进入黑名单意味这你将来再投稿的时候可能连送审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拒掉。另一方面,期刊/出版社为了鼓励优秀的审稿人,会每年选出一定比例的人授予一个荣誉称号: 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如果是著名期刊,相信这个奖项的认可度还是会越来越高。
下面说说我们国内朋友审稿的情况。因为我不太清楚这种审稿等的service(学术服务)在职称晋级或申请基金的时候有多少分量,总的感觉,这里不光是我(编委这个层面)也包括不少老外的主编对中国学者的审稿积极性,质量也不是太满意。这里估计还是一个考核导向问题。从审稿这个意义上讲,对自己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科研进展等这样的意义姑且先放一边,单就扩大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甚至整个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是很重要的。审稿事情虽小,而且是无偿服务,但这是一种担当,是一种用于参与敢于负责任的表现,要想有话语权,首先要能担当,要敢于负责任,这在任何环境下都是真理。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全是抱怨。其实很多我接触的中国学者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作为一个期刊的编委邀请国内某重点大学院长,杰青级别的教授审稿。我当时都没报什么希望,这个级别的教授在国内不知道有多忙,哪有空顾得上审稿这等小事。然而很出乎我的预料,好几位成名已久的教授都很认真地完成了审稿,而且水平很高。其中一位,就是因为审稿这事,还跟我成了朋友。在他的邮件里,就明显表达了中国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态度,要想在国际学术圈说话有分量,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起中国学者的良好形象。这给我很大的触动。
最后晒一下我得的这个奖,给自己点个赞!(建议科学网其实也可以考虑给那些兢兢业业,不求回报的博主发一个这样的证书,以示鼓励和认可。花不了多少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