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呦呦获诺奖的启示
在这见证历史的时刻,说上两句留个纪念。屠呦呦教授获奖对我们普通的科研人员有什么启示呢?
艰苦奋斗。屠呦呦做出诺奖级别的成果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跟现在国内科研体制的现状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不得不说那个时代无论有多少问题,但涉及到个人,涉及到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要想做出点成绩,必备的素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也别管这种投入是出于科研兴趣,还是革命任务,客观的事实肯定是面对无与伦比的困难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想做出点像样成绩,时间和精力上超乎寻常的投入是必要的条件。
自力更生。当初那个年代提出这样的口号,其实是无奈之举。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自力更生不是闭门造车,也不能闭门造车。没有或者没有条件与世界同行之间广泛的交流,即使在几十年前对科研的发展也是致命的。然而,现今这个时代,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信息量极度膨胀的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人们在扩大交流的同时更要能静下心来,主动自力更生,才不会陷入浮躁,跟踪热点,虚假繁荣的怪圈。
面向实际问题。我们耳熟能详的在世界范围拿得出手的成果,普通老百姓一下子就能想起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包括屠呦呦的青蒿素等。原因很简单,这些成果关乎普通百姓的民生。科学的选题来源于实际的问题,这是合乎逻辑的,也是有生命力的。
正确的方法论。屠呦呦的背景是中西医结合。她的方法论应该也是这个:综合+演绎。然而,不懂英文,不发表国际期刊论文,这是历史造成的,不是优点,不能本末倒置。
公平公正。屠呦呦获奖首先不是自己报的,是别人提名的,而且是匿名提名的,是老外给颁的。老外颁的奖就一定公平公正吗?当然没有绝对的事情。然而这里面没有太多的人情世故,利益纠葛,单就这一点,无论得奖,没得奖的,还是普通看客,大家心里都是坦然的,平和的。
诺奖不是目标。我们经常听到类似诺奖级的成果,其实,别说什么诺奖级别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科研工作者而言,哪怕是自己领域一丁点的进展都非常困难。既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当分母的,搞科研还搞个什么劲,就让那些有机会得诺奖的人去冲吧。然而,搞科研其实跟搞足球有点相似,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的,高水平的踢足球的人口基数,单纯选出几十人,即使再重点培养,封闭训练,别说面向世界,冲出亚洲都是问题,这是事实证明的。
看淡名利,无欲则刚。这个不多说了,大家都是凡人,这个其实是最难做到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