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何其之难
科学网上很多老师经常感慨我们的科研多数情况是在跟踪,原创的东西很少。有时我在想为什么我们原创的东西太少?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原创实在太难了。
首先我们要定义一下什么是原创。所谓原创,我的理解就是原始创新。所谓原始,这里有个起点的意思,意味着是一个新的开端,不是过程中的模仿,甚至改进。所谓创新,这个不做过多解释,我的理解是革命性的改变。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从哲学上阐述这些术语,概念。不是哲学不好,而是太多的哲学思考容易让人失去具体目标。我们这里仅做一些感性的讨论。
我们常说我们现在原创的东西少,其实暗地里是有一个参照物的。这个参照物就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技。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相对欧美,我们搞自然科学的历史还很短,短到我们的科研制度都还很不完善,成熟。不客气的话,还很幼稚,还处在成长阶段。别的不说,就说科学网上,一提SCI,一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话题,会立刻成为热门,立马会出现至少两派去激烈争论这些东西的正面,负面作用,去辩论基础与应用哪个更重要。而在欧美,甚至澳洲,这些似乎早就成了多少年来既定的规矩,这些欧美人可能更懂得辩证地看问题,也更明白这些规矩也并非完美,但没有人这么激烈地去质疑,因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游戏规则,关键是大家认真遵守。而我们争论的背后,当然不是说所有,应该很大成分上是从自身利益考量的。因为我们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也不是圣人,也在学习,也在试错。说了这么多,不难看到,一个完善的,成熟的,大家认真遵守的科研制度是一个必要条件。试想一下,在一个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的科研政策的导向下,科研人员如何能安下心来搞研究?任何所谓原创的东西,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长期积累的产物。所以,有人说,一定条件下,形式决定内容,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那么什么是完善的科研制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对公平。美国,据我的了解,一个最大的科研制度上的优点是,牛人太多,这里有一个良性循环。牛人太多就意味着没有人能垄断科研资源,无论大牛,小牛,谁也不把谁放在眼里,这里客观上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这种相对公平就逼迫每个科研人员(不管多牛的人)拼命往前冲,其结果是造就了更多的“牛人”。当然,这种相对公平是有政策上的保障的。那么像我们的国家,没有美国这么多牛人的情况下,制定科研政策的公平性尤为重要。
那么有一个好的科研制度,或环境就一定有原创吗?也未必见得。在当前学科越分越细的情况下,大家其实都知道,任何一个学科领域,在世界上领跑的都是屈指可数的那几个组。学科的发展,其实都是这些“精英”的课题组在引领。绝大多数的其他课题组都是在“跟踪”,当然真正能做到高质量的跟踪也并不容易,同样需要很高的水平。那么,为什么有的课题组能成为所谓“精英”,而更多的泯然众人呢?我的观察是,这主要取决于个体,取决于我们常说的“学术带头人”。
我举个例子,在我的领域,法国有个组做多物理耦合很强,应该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得着的。因为他们这个组跟我们这里合作比较多,我还是比较了解。他们强,强在哪呢?首先他们这个组里有两拨人马,每拨人马都要当打的知名教授领衔。一拨人专搞理论,计算;另一拨人自己研发试验设备专搞实验。这两拨人马的水平也是世界级的,关键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可谓天衣无缝,唇齿相依。大家都知道,很多理论的发展,都是基于实验上的突破。而理论上的创新反过来又给实验科学家重要的灵感。可以想像,这两队人马在一个团队里这样的合作,做个不雅的比喻就是“流氓会武术,谁也档不住。”而反观我们国内,我知道的不少大学,很多教授其实是单打独斗。拿实验设备来说,这个教授买了一套,肯定不给另外的教授用,另外的教授只能另外再买一套。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己。如此这般,经济上的损失倒是小事,最要命的是这样自私地斗来斗去的结果是,大家最后都成为井底之蛙。想引领世界潮流,那真的只能是一个梦。
其实,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一个人穷其一辈子的努力,能做出多少成果?别的我不清楚,在我这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内以华人名字命名的,或者说获得世界认可的原创成果,不是没有,但真得不多。所以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工作,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都是非常难得的。这需要一颗平常心,需要耐力,需要坚持,需要机遇,更重要的是智慧。中国人的聪明加勤奋,再有好的环境,做到引领世界潮流,应该是大势所趋,这需要时间去验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