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是否该戒掉科学网

已有 10926 次阅读 2012-5-30 17:1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center

是否该戒掉科学网

 

上科学网开博客,从第一篇博文算起到今天快三个月了,期间竟然写了三十余篇博文,平均每三天写一篇。有好朋友善意地提醒,你最近怎么啦?哪有这么多闲心?这不是你的风格啊!要知道写博客,像你那么用心写,是很耗费心力的,不影响你的正经工作吗?朋友这么一问,我才突然发现自己已经involved in 科学网了。人有时候,走得太急,会忘记出发的目的。

 

回想起当时开博客的初衷,很简单,是为了给自己疗伤。原因是那段时间,感觉科研上仿佛遇到了瓶颈,所谓瓶颈就是觉着创新的灵感突然感觉没有了,这给我的感觉非常不好,让我很受伤。以前的工作,虽然做得自我感觉也不错,论文也发了不少,但心里总觉得还不够,还应该有新的突破,但却找不到一个让自己振奋的切入点。这个阶段,已经没有博士导师给你指导,没有薄厚老板给你支招,这是一个孤独的阶段,孤独到我看了大量文献后感觉更加孤独,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这个状态让我非常不安。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方法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思维发散。于是我想总结一下这么多年来自己的所谓科研之路,没准有意外的收获。怎么总结呢,写出来吧!写得尽量轻松一些,让自己沉重的心放飞一下。当时,一个朋友说科学网,藏龙卧虎,你可以在上面开个博客,跟大家交流交流也挺好。于是就有了那些“香港,美国,澳大利亚-我的科研之路”系列博文。

 

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科学网的确有不同于别的网站的地方。别的不说,单说实名制,硕士以上才能通过注册,就挺吓人。虽说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发帖人群的层次,但也把活力无限,最具创造力的本科生拒之门外,实在是有点可惜。此外网站允许匿名留言,表现了网站的极大包容与自信。其实,我觉得匿名留言,能捕捉到更多的实话,真话。实名,因为有据可查,难免发言者会瞻前顾后。另外,虚拟空间不同于真实世界的最大优点就是大家互相都不认识,没有太直接的利益瓜葛,所以说起话来倒也直来直去,真实性很强,也更有价值。无论怎么讲,科学网真的是为很多海内外教授,学生,学者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平台。至于说每个人在这个平台上能受益多少,抑或“受伤”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体,跟这个平台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以前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通常为得到一篇论文的原始数据信息,要花费很大周折,托朋靠友才能得到。得到以后会倍感珍惜,会吃透每一句话,每一张图,每一个表格。现在互联网发达了,数据库全了,找资料容易了,可问题也出现了,就是因为信息太多了,人们不知道怎么选择了,最后自己能认真读,研究的资料的广度,深度并没有因为信息的大量增加而同比增长。很多文献其实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当选择太多的时候,其实是最难选择的时候。有时,我感觉上科学网,也有同样的体会。因为科学网上的信息量同样太大了,光是子版块就有十二个,各路高手,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目不暇接。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会锁定几个知名博主。之所以知名,那必定有其知名的道理,因为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就是无处不在的辩证法。因为很多厉害的博主其实惯用春秋笔法,要想抓住他们的真实想法,还得真要用心去读。同样的道理,认真读一篇有深度的博文,胜过走马观花地读十篇,至于能受益多少,只有自己知晓。但科学网即使再有魅力,太多时间花在上面,必定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我想这也是很多博主高调休博,又羞答答地复出的复杂心理。我想这里面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名人”效应。在当代中国,无论怎么样的人,无论怎样的方式,只要火了,出名了,就会跟利益挂钩,简单地讲就能发财,当然知识分子也不能免俗。坦率地讲,我也是一个普通人,我也崇拜名人,也希望自己成为名人,受到大家的尊重。有一天,当我写了十几篇博文的时候,竟然有那么多人在看,在留言讨论,我突然觉得有点受宠若惊,竟有点“名人”的飘飘然。于是,竟然每天花费很多时间和读者纠缠于细枝末节的琐事,浪费了很多时光,这完全是自己内心“名人”惹得祸, 见笑了。

 

在澳大利亚,Early career researcherECR)一般是指博士毕业五年之内的科研人员, 今年我刚好博士毕业五年。一天,跟一些朋友探讨,像我们这样的ECR, 一天应该保证多长时间的工作强度才算对得起国家的工资,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有人说七个小时(澳洲是七小时工作制),有人说十个小时,有人说十五个小时,有人说我把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还感觉不够,真希望自己是个全能战士,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一天二十四小时用于自己喜欢的科研。我说我只需要五个小时。首先我必须声明,我可不是什么天才,普通人一个。我想说的是这五个小时,是有效的五个小时,是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的五个小时。坦率地讲,就按这个标准的五个小时,连续坚持下来,我都觉得有点力不从心,有时不得不降到四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那么一天二十四小时减去五,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去呢?还去科学网吗?还是就此戒掉?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576704.html

上一篇:女儿
下一篇:谈谈我对SCI的认识
收藏 IP: 110.231.170.*| 热度|

54 刘旭霞 刘立 曾泳春 汪阳洁 鲍得海 马臻 卢萌盟 窦亚琪 刘洋 王加升 漆海霞 赵美娣 陈儒军 戎可 刘波 吕乃基 许培扬 陆俊茜 罗淼 张玉秀 李土荣 王云才 齐云龙 庄世宇 赵凤光 曹聪 汤治国 闵应骅 叶威源 鲍海飞 邓旭坤 陈志刚 周真明 钱磊 宁佳 徐迎晓 邸利会 吉宗祥 傅蕴德 唐常杰 邢富强 罗帆 解海卿 梁进 郭敬颖 牛文鑫 王慧 fansg xuanxuanchan neilchau lilianchong htli zaimingyu biofans

发表评论 评论 (6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