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回国开会有感 精选

已有 12432 次阅读 2018-9-29 10:51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回国开会有感


上周回国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IC3G2018国际会议,还是颇有感触,记录如下:

1.会议设置主席台。就这个问题我还专门请教过大会的主席,业内非常著名的大教授。我问他我们第一届会议在澳洲召开,所有参会人员都平等对待,不设主席台,大家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感觉非常好,为什么到了中国必须要设主席台?看我如此尖锐的问题,大教授坦言就他本心而言,他最不想设的就是这个主席台。他说开会就是交流,非要一排人坐在上面,下面的人跟看什么似的很不自在。但中国的事情,要慢慢改,将来我们会逐渐取消主席台。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大教授最后总结到。据我观察,有些坐在主席台的教授,也不是很在乎这件事。比如一位我熟悉的教授,本来是列在主席台的名单,但由于场地有限,他的座位没地方放了,索性就坐在下面。当主持人介绍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他很坦然,甚至有点自嘲的表情,让人看到了改变这一做法的希望与可行。大教授说的其实没错,平等的关系才是学术交流的基础,才是创新思想的土壤。人与人之间真正尊重的其实是你到底做了什么,达到了怎样的水准,而不是所谓的官衔,职务,学术界尤其要如此。

2.从这个设置主席台引申而去,不得不说大会的晚宴同行之间的敬酒寒暄。经常参加国内会议的人都会熟悉这里规则,那就是级别低的学者要给级别高的大教授敬酒。敬酒并非单纯地喝酒,敬酒是为了增进关系,毕竟大家都在这个圈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年轻学者在大牛面前混个脸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这种social其实没有多大作用。举个例子,一次陪大教授参加一个座谈,一位年轻的学者跟大教授自我介绍,并略带委屈地笑着说,他已经在不同场合和大教授握过好几次手,敬过几次酒,但他相信大教授根本记不起他是谁。当时,大教授也有点不好意思,说,确实记不得。我唯一能记得的就是谁谁到底做了什么工作,你提工作我肯定能记起来。另外,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有幸参加了一个高层次的饭局,里面都是知名大教授,校长,院士级别的。这些大教授反倒没什么架子,都很客气,谈论的问题都很接地气。饭局快结束的时候,一位大教授对一盘烤羊腿,看剩了很多,竟然要求服务员打包。这委实让我吃惊和刮目相看。国内的学者,从顶层越来越务实,绝对让人看到了希望。

3.年轻学者/学生的英文越来越好。会议期间,不得不承认,越是年轻的学者,博士生,英文水平越好。他们在会上积极发言,讨论问题,非常活跃。当然,也让我吃惊的是不少老先生的英文也非常漂亮。一个分会场,我熟悉的一位大长江级别的教授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因为历史的原因,英文很差,但为了学术能和国际接轨,拼了命地学习英语。他的报告从来都是自己准备,自己讲。讲之前,背的滚瓜烂熟才敢上台。他的认真精神委实让我感动。一个团队的水平高低,态度很重要,而学术带头人的以身作则尤为关键。

4.国内学术概况。会议期间跟不少新老朋友交谈,明显的感觉是,这些年我们硬件设施方面进步很快。不少学院双一流建设的费用很充足,不少教授有花不完的感觉。就这一点,真是为朋友们高兴。搞科研没钱不行,但钱也不是万能的。很多朋友反映,现在虽然国内很多院校在学科设置,规模,和气势都有了,但研究的内容仍然不够细致,绝大多数研究还是跟踪,模仿,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但凡事一口吃不成胖子,需要塌下心来慢慢做。

5.科研需要问题导向吗?乍一听,科研需要问题导向,这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什么是问题导向?问题从何而来?有人说问题从论文的夹缝里来。通过大量翔实的文献综述总会找到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gap),如果能解决这个gap问题,自然会有所收获。也有人说,问题从实践中来,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很多。但关键是如何甄别这些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哪些是科学的问题。大多数工程实践中问题并非有科学意义。面对这样的困惑,我请教了一位国际知名的大教授。大教授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他只是讲了他30多年前在英国做博士论文的故事。他告诉我,30年多年前,他问他的导师研究方向,他的导师随手丢给他一个题目,问他感不感兴趣。他拿到这个题目,开始找相关文献,非常少。当时全世界范围内也没什么人做这个东西,他也不知道做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国拜见了国内我们这个领域最著名的老院士,很巧,院士有些相关的资料,并给了他很大的鼓励。于是四年的博士研究,他就搞这个非常冷的题目,直到毕业,他也没发什么论文,但他的导师说他的博士论文水平足够毕业了,于是他就毕业了。因为他的博士论文当时基本没什么应用背景,一放就是三十年,无人问津。然而,三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博士论文因为新时代新能源的开发突然火了起来。话说到此,大教授总结说,科研需不需要问题为导向,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关键是你的个人能力到底有多强。凡事要从长计议,不能太急功近利。

6.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就这个问题,很多人其实有误解。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并非简单地理解为要把论文发表在国内办的期刊上,无论中文还是英文。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说的是知识分子要为祖国多做贡献,无论国内的还是海外的,要以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己任,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如此而已。

7. 除了爱情,都要排队。

IMG20180925101149 (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137727.html

上一篇:踩腿
下一篇:澳洲某大学学生如何评老师?
收藏 IP: 134.148.192.*| 热度|

70 郭战胜 范杰 刁承泰 武夷山 戎可 夏炎 史晓雷 刘钢 汤茂林 黄仁勇 徐义贤 冯大诚 李万春 蒋敏强 王启云 康建 李学宽 杨建设 李志俊 赫荣乔 汪晓军 周雄伟 梁庆华 李曙 左小超 徐绍辉 熊玉兵 林志远 赵凤光 苏力宏 周浙昆 强涛 李文浩 郭奕棣 唐小卿 赵美娣 姬扬 邢志忠 郭传银 王永安 璩存勇 周忠浩 赵云峰 武祥 胡泽春 高峡 龚健 田丰 刘立 尹训茜 季丹 吕建华 罗鸿幸 周春雷 刘东坡 张晓良 冯兆东 徐耀 陈志飞 蔺甲 李雪 高义 王正庆 赵鹏 王枫 杨阳 liyou1983 hmaoi ncepuztf hfutdqq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