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子弹飞一会儿
“让子弹飞一会儿” 是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意思是说,什么事,不要急于下结论,什么事都需要一个过程,要有耐心。生活总如此,做科研亦如此。
上个周末,收到一个杂志社编辑的信,通知我一篇论文做proof reading,要求两天内完成。其实很少工作量,只是一篇会议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全,需要补充,但网上找不到相关的信息。于是,我赶紧联系我的学生,因为这篇会议论文是他以前发的。通常,周末的时间,我是很少找学生的,除非请他们吃饭。但因为这个事很急,我只好给我这个学生发email,希望他赶紧回复,补全参考文献。然而,左等也没消息,右等也没消息,我只好在proof reading 的截至时间前给学生打电话,没人接听,再打还是没人接!这让我非常恼火。于是给学生留言说,我跟你联系很多次,就是找不到你,有一件着急的事需要你马上处理,见留言,立即回复!一晚上过去了,仍然没有任何消息!我只好给编辑发信看能否再给多一天时间?心里很是郁闷。
第二天一大早,我来到办公室,还没坐稳,有人敲门,我这个学生气喘吁吁地进来了,说这两天感冒了,吃了药,一直在睡觉,今早才看到老师手机留言,非常抱歉,来晚了。看着学生,边说话,边咳嗽的样子,我一时感觉很是愧疚。我这个学生的表现一直都不错。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委实有点过了!
这虽然是一个小事,但作为导师还是需要反思。反思什么呢?其实,无论是导师还是学生,学术上有问题,第一时间处理,这无疑是个优点,因为这是效率的体现。但还是要把握分寸。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导师深更半夜给学生发邮件,某些事很急需要熬夜完成等等。这里的问题是,有时候导师和学生的状态并不是同步的,导师不管什么时候,突发奇想,需要马上执行,然而学生此时可能在忙别的,或根本就不在状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要有点耐心。否者,跟学生大发雷霆,这个学生怎么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换一个角度,学生有时也会对导师有所期望,一旦某件事导师的做法没能达到自己的预期,也无需走极端,因为事情未必像你想得那样,让子弹飞一会。
举个例子,也是前几天,我的另一个学生。我一直以为老外的学生,心思都比较简单,没有中国学生敏感。其实不然。一个下午,我正常备课,我的这个学生进来了,跟我汇报了一下最近的工作进展,还不错,但在他离开办公室之前,好像是犹豫了一下又回来了说,老师,您最近对我的工作是不是不满意?我当时很讶异,说没有啊!学生说,那昨天我在走廊里跟您打招呼怎么没理我?我大脑里快速地回忆了一下这两天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想不起我的学生什么时候跟我打招呼,而我没理他。后来,我再一想,可能是这两天,太忙,尤其是女儿在学校不小心把脚给划伤了,留了不少血,过一段时间学校组织的长跑比赛可能参加不了了,正在家里sad呢。总之,很可能是当时,学生跟我打招呼,我根本就没注意到!然而,学生是敏感的。导师的一句鼓励的话,哪怕是一个笑脸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更不用说批评或无视了。还好,这个学生还是很阳光,心里想什么就说出来,问题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但无论导师或学生,如果哪一方想得过多,就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如何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误解?一是要坦诚相待,最柔和的办法就是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说起让子弹飞一会儿,最近我在帮好几个学生改论文。有的学生态度非常积极,每次我们面对面讨论完,他们的执行力都非常强,第二天早晨就给我返回来了。然而,我一检查,同样的问题又重复出现。首先,学生的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不够认真和耐心。我跟他讲,这样基本的表达问题,如果不能彻底解决,你急着忙着投出去,编辑那关都过不了,很快就会退回来。这样的快其实是慢。我以前认识一位老教授,他写完文章,通常要先放上一个月,一个月后再认真检查几遍,直到自认为完美的时候再投出去。看老先生那精益求精的样子就跟绣花一样。我问老先生,为什么要先放一个月?他说只有先放上一段时间,让自己的状态从这篇文章里走出来,沉淀一下,再看,才能发现新的问题。而我们现在很多学生,写完论文就匆匆投出去,他们以为期刊的编辑会帮他们修改一下细枝末页的错误,其实现在的编辑,每天都忙的很,而且他们根本没有义务帮你修改。尤其是好杂志的编辑,他们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稿件,论文表达不过关的稿件,会直接扔到垃圾箱。我曾经跟一位杂志的编辑聊过。她告诉我,稿件的预审,通常每篇文章最多用8分钟,就决定是否送审。你想想8分钟能看啥?就内容而言最多看个abstract 和introduction。这一关最关注的其实是论文的表达。如果一篇文章的语法,结构,逻辑,漏洞百出,即使你的研究内容再好,也很难送审。
所以,我跟学生讲,急什么急?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