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asha 科学学理论与政策;学术出版;学术评价;同行评议;教学科研等话题。

博文

为什么高校的大多数教学改革都是花架子的折腾?

已有 3814 次阅读 2023-3-30 09: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高校工作多年的人都知道,中国高校的一个特点就是各种教改课题、项目、培训、讲座之类的各种活动非常多,一些高校甚至考核要求发表教改论文才能评职称之类的,比如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对OBE教学的关注,一些高校的管理层甚至将其提到非常高的高度,好像搞个OBE,学校实力就很快会脱胎换骨一样。当然,有些高校是为了满足华盛顿认证而推动OBE。

以博主在高校工作20年的经历看,高校的大多数教学改革基本上都是折腾、花架子,形式主义。比如OBE,课程的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材料袋越搞越复杂,但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或者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等真的有普遍性改进吗?有几个高校持续地调查过学生的反馈与评价,而不是主管人员、教务处的自娱自乐?

实际上,教学没那么复杂,并不需要那么多所谓理论理念,满足以下前提的教学必然是有效的:【1】学生的智力、能力达到课程学习要求,要承认人的智力能力是有差异的,比如你给理工科的专科生讲量子力学理论(不是科普),大部分学生是搞不定的,院士来讲也多半没用。【2】学生要感兴趣,学生为什么感兴趣?因素很多,比如老师讲的很清楚、有趣味、学生知道认真学了对自己找工作或者考研考公有用,或者学生自己纯粹感兴趣【这种比例很低】。【3】老师对要讲的知识掌握透彻,可以讲得清晰。【4】老师有责任心,愿意认真讲【这个需要适当的激励,精神或者物质,比如评职称、发钱之类的】。【5】老师有足够时间投入教学,而不是被科研、开会、培训、家庭事务等占去很多时间。【6】必要的教学硬件。

显然,上述因素,与OBE之类的所谓教学理念没有多大关系。教师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不会因为你弄个OBE培养方案、多搞一些表格就会有实质性的大面积改变。教学设计确实有一些道道,但不必过度强调,一个人,如果很清楚自己要讲的内容,除非偷懒敷衍或者口齿不清或者表达能力实在太差,否则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上不好课。

博主认为,中国不少高校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1】过度扩招,自然除了前面的100所左右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平均质量下降。随着小孩出生数减少,未来将更加明显。【2】就业问题,由于产业升级不足原因,好一点的工作机会不多,多数学生自然也不想卷,多学一点少学一点,就业大概率就那样,何必多学?【3】互联网手机等占用学生时间。【4】教师时间被评职称、开会、培训、科研以及家庭事务等占用。家庭事务方面,现在养一个小孩花费的时间金钱远不是几十年前可以比较的,单单接送上辅导班都占用很多时间,这是一部分50后60后教师不容易理解的,他们总觉得他们年轻时条件艰苦,不也过来了?

经过20多年大扩招大投入,中国高校的阶层已经固化,高校经费、高校所在城市、高校学科市场与国家需求度决定了一个高校的实力与发展前景。如果2000-2015年之间你所在高校都没有实现飞跃,那么现在要想飞跃,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除了政府计划大力投入、且城市位置好的极个别的新办高校,比如深圳的深圳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等,此类高校数量很少。不做讨论。

所以,一些热衷于OBE或者其他什么名字教学改革的高校,可以消停了,少开一些会、少填表格,优化学生评教,根据学生的有效反馈、提高确实上课不错教师的待遇,少搞教改项目【只有评教优秀的教师才有资格申报】、取消强制性发表多少数量的教改论文,如此来引导激励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可能更有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942-1382335.html

上一篇:对一些期刊征稿投稿要求的批评
收藏 IP: 171.106.20.*| 热度|

17 尤明庆 郑强 李东风 冯兆东 贾玉玺 胡爱国 李志强 史仍飞 周忠浩 宁利中 杨正瓴 范振英 杜学领 葛及 夏辉 孙颉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9]杨正瓴   2024-10-25 00:3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3945-1332857.html

郭泽坤

如果.....
已有 2631 次阅读 2022-4-7 10:3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如果说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国家急需的人才多以 海外归国为主,这还情有可原;但是,建国70多年后的今天,国家还是热衷于从国外引进人才,并以此为荣,那么,我认为这是一种耻辱:70年来,我们的教育干了啥?

如果在上个世纪末,高校需要海外归国人才,这还情有可原;但是,现在一个百年或近百年的老校还热衷于海外挖人,我也认为这是一种耻辱 :百年来,这个学校干了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郭泽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3945-1332857.html
审核未通过
IP: 47.55.141.*   回复 | 赞 +1 [8]梅志平   2024-4-1 05:23
OBE本身是有它的道理,至少提出了教学所达到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是可检验的学生的能力,如经过教学,学生能进行某一类数据的统计分析,而不仅是老师教了这种统计分析方法。这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责任。问题是如何实现OBE的理念。我曾经也参与过类似工作,但那时候也刚接触,对OBE也没有很深入的理解,做了不少表面文章。回过头来觉得,在这类教改前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让老师认识到OBE教学和我们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区别在哪里,让有经验的老师,有条件的科目先尝试,然后才能扩展到其它科目。否则,结果就是填写了一大批表格,教学方法依旧,学生的能力依旧,唯一的区别是老师更忙了。
回复  OBE自然不能全盘否定,但实际操作中,形式主义太多。
实际上,教学要提高,归根到底还是教师别的考核压力不要太大,没有太大生存压力、学生有学习动力,少玩手机,毕业后有出路,有希望才有动力。教学双方有动力,才能真正提高。
什么硬件更新、教师培训、检查材料袋、什么上课带齐教案,这些东西,可以适当规范,但都不是改进教学质量的根本有效手段,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方面反而管得很死,自然产生应付。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772721808855115663%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2024-4-1 09:4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您可能没注意到,现在的高校教师很多生存压力是很大的,这种情况下,有几个教师对提高所谓教学质量有多大兴趣?学生方面看,学生真正愿意学的,似乎比例也不是那么乐观。这2个才是最大的问题。
其他的因素【培训、硬件等等这些】都是相对次要的,教学双方没激活,其他的都是折腾。
比如说培训教师,高校现在的各种教师培训还少吗?真正有效果的有多少?以我在一个三流大学待了20年的经验看,有效果的很少。
2024-4-1 09:582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还有就是,一个人干一个事情久了,自然会疲倦,教书也一样。开始几年热情高,年年上,自然也就那么回事了。教书和任何职业一样,大多数都是当个饭碗,少数人当成事业,而从教育部到下面各级官僚,都想当然认为,大部分人可以成为那少数人。实际上怎么可能呢。当然,当官的也不是不懂,只是在哪个位置说哪个位置的话吧。所以,一退休就说真话。没退休说的话,不能说都是假话,至少不少空话。^_^
2024-4-1 10:003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实际上,教师上得好,讲得清楚透彻生动。满堂灌,效果一样好。教师水平不行,搞些什么案例、互动的花活,效果一样不行。
2024-4-1 10:024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7]杨正瓴   2024-1-5 19:34
为什么高校的大多数教学改革都是花架子的折腾?
回复  高层方面,目前教育部推行的教学评估的思路存在很多缺点,比如过度关注教学过程材料,过度评估,说白了,你评来评去,好的生源师资就那么多,你怎么折腾也没啥大用,不如少折腾,让不错的师生做点事情。
中基层管理方面,下面的各级教育部门官僚,很多要搞政绩,别的事情干不了,折腾教学容易,谁都可以说几句什么教育理念的套话。
2024-1-6 10:2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2024-1-6 15:45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IP: 183.194.149.*   回复 | 赞 +1 [6]黄佶   2023-4-2 20:09
只有私立大学自由竞争,才能搞好教育和科研。
回复  不一定。日本德国很多好大学都是公立高校。欧美很多私立高校水平也不行。关键在于中国高校实际上是个官场,利益分配各方面好处都是当官的拿得多。当官的多。自然形式主义多。
2023-4-3 10:0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19.142.99.*   回复 | 赞 +1 [5]崔宗杰   2023-4-1 21:58
一个教授一生讲好一门主干课就好。所谓的可以讲授若干门课程,也就是暂时性的。
IP: 1.204.95.*   回复 | 赞 +1 [4]杜学领   2023-3-31 21:33
其实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一线需要教改经费的拿不到教改项目;拿到了项目的,要么不痛不痒,要么杯水车薪,总体效果看起来就马马虎虎。
很大一部分经费用到了支持宏观、中观的研究;一线最需要经费,一线的经费却是最少的,一线要么自己搭钱搞教改研究(我自己干过),要么就混个结题算了。
回复  宏观中观显得高大上,也不那么麻烦,看点理论、文件、搞点问卷之类的,就可以制造一堆所谓核心论文。当然也需要研究,但多了就容易老生常谈。过于务虚。脱离实际,就像很多研究中小学教学的博导,真叫他去上中小学的课,有多大比例能上好的?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多数的所谓教改研究,也就是搞个职称、搞个饭碗而已。
2023-4-1 09:0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3]杨正瓴   2023-3-31 19:56
[阅读笔记] 《高校教师教学竞赛虚假繁荣的逻辑根源与治理路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6419.html
回复  是啊。其实不少高教圈的同仁都注意到这一点。但难改。教育部以及各级主管官员不会去改变。
2023-3-31 21:1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19.84.232.*   回复 | 赞 +1 [2]周忠浩   2023-3-31 15:36
围着实事绕圈
IP: 1.194.187.*   回复 | 赞 1 +1 [1]冯兆东   2023-3-30 17:17
补充:高校的几乎所有举动都是在耍花架子(我叫作:做节目)。
回复  ^_^
2023-3-30 17:2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9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