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很快一个月过去,作为在高校中安身立命的一个社科领域从业者,自然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投稿。
投稿中发现一些国内期刊不太合理的操作。可能时不时访问我博客的一些博友会觉得我经常批评多、点赞少。除了性格比较急躁,希望事情更高效推进之外,博主更觉得多点真实、不夸大也不缩小的批评声音更有利于推进进步。
这些期刊的不合理操作大概有:1、要求文章一万字以上。2、文字查重不高于15%甚至10%。3、都搞到中国知网的一个投稿系统去投稿。4、三个月没有通知录用,作者可以另外投稿。
为什么说不合理?
1、文章质量与一万字没什么必然联系。文章太短比如一两千字确实不行,但很多观点七八千字足够,为什么非要一万字?有些作者喜欢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别说一万字,两三万都可以搞一篇,但有些作者不喜欢那么多文字,觉得把意思说清楚即可,而且不同主题工作量也不同,这个要求实在是莫名其妙。
2、文章查重不高于10%也是荒唐。中国每年发表一两百万篇论文,二十年就是一两千万篇文章,不断积累下,有意义的汉字组合就那么多,而且查重是看和谁重,如果一个作者就某个问题持续探讨,与自己之前的一些文章有一些重复是很正常的事情。博主以为现阶段不超过25%的查重都是合理的。
3、如果一本期刊投稿量很大,确实需要搞个投稿系统,实际上很多非核心期刊并没有多少投稿量,搞个投稿系统毫无意义。特别是不同期刊在中国知网的投稿系统账户密码不同,你投一本期刊就要注册一次,实在是麻烦。为什么不搞一个扫码就轻松登录的功能?技术上很简单,就是没人做,倒是天天喊服务作者说得挺动听。当然中国的很多期刊都是高校办的,衣食无忧,没有失业压力,自然也没什么动力。
4、除了顶尖期刊,绝大多数期刊不应该要求作者等三个月。博主以为一个月最多两个月足矣,现在学术界内卷,谁能等你三个月?三个月过去,往往又是拒稿,还要等版面一年可能都发不了。
当然,国内有些期刊上述几个方面都不错,比如情报杂志,审稿发稿都很快,基本上一个月出结果,拒稿则更快,甚至一周,而且特别点赞的是,情报杂志还是C刊,投稿比前面提及的那些期刊普遍来说投稿量大得多,都能做到一个月出结果,反倒是一些非核心期刊这要求那要求。
期刊的历史作用不容抹杀,但是在今天,由于科研职业化,作者太多,论文太多,期刊体系暴露出很多弊端,最典型的弊端:一部分期刊为提高和保持影响因子,刻意控制发文量。一篇文章往往投多次才被录用、审稿周期长、拒稿不给理由、版面有限,录用了要等版面、版面费高,出现掠夺性期刊,甚至出现关系稿、贿赂稿。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很多期刊,确实没有存在价值了,应该由博主倡议的预印本2.0取代。当然,少数办刊历史长、质量高或者由顶级学术机构新办的高质量期刊会继续存在。
所谓预印本2.0就是对论文评个等级,不拒稿。目前的预印本,引入同行评议即可构成预印本2.0。一篇论文,可以不参加同行评议,以目前的预印本文章形式发表,也可以申请参加同行评议,预印本2.0形式发表,预印本通过同行评议给论文评个级,不拒稿、发表快、费用低。技术上很简单,困难在于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等政策部门推动将预印本2.0纳入融合到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中。这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呼吁宣传,最终进入决策者视野,最后逐步推动变革。
我国期刊是审批,而欧美是注册,某种意义上国内期刊版面供不应求,所以国内一些期刊非常傲娇,指望作者批评是无法改变的,只能是顶层推动。现阶段,新闻出版总署等政策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引导要求期刊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特别是可以允许作者等一个月没动静就可以他投,迫使期刊加快初审,为改善科研环境干点实事,虽然并非很实质性的东西,但长期存在而且的确降低效率、浪费了一些时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942&do=blog&id=136370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