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asha 科学学理论与政策;学术出版;学术评价;同行评议;教学科研等话题。

博文

转折点——2020年总结

已有 2215 次阅读 2020-12-31 13:2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年终总结是必要的,因为人很容易在一天又一天的忙碌、琐碎、日常中迷失目标与方向,往往一年下来,一想,自己也没闲着啊,但似乎也没做出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博客是个好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做年终总结,可以设定目标,起到类似于曾国藩所谓师友夹持的激励约束作用,毕竟话放出了,flag立了,明年年底,好歹有个说法。

今年做的事情大概有:

一、课题与报奖

2015年主持的国基结题。

新报国基1次未得,其余课题也懒得去报了,因为没人手做,得了反而压力过大,对身体不好,毕竟健康第一。原因想了一下,可能是题目没设计好,因为国基现在采用算法匹配专家。21年改一下继续报。

申报省级社科奖未得,原因可能是报奖的学科领域没选对,选了一个过于冷门的领域,本以为竞争小,但没有想到过于冷门,可能在和其他人多的领域pk中被无视,根本没有机会。

二、论文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发表1SSCI,1篇北核,普刊6篇(基本上都是2019年写、投的)。

本年度论文新写八、九篇,当然都是文字性、思辨类论文居多,不然很难自己一个人为主完成这个工作量,其中有两篇被普刊录用2021年发表。

论文主题有自组织同行评议、论文发表系统创新的,也有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己2003年硕士毕业到高校工作后,各种原因(比如工作关系、博导兴趣点),做的东西太杂,有高等教育管理、有科技管理、有人力资源管理,非常不聚焦,这是一个很大失误,必须focus到一个点,不断挖坑。目前自己也算挖了一个小坑即自组织同行评议和论文在线评级平台,围绕这两个概念,发了十多篇文章(SSCI两篇,中文若干篇),国内外有十多人发邮件索要全文,谷歌学术有几次欧美他引。论文在线评级平台、自组织同行评议本身是很简单的两个设想,只是由于其涉及到论文发表、同行评议方式这两个学术界敏感点的变革,可能会产生较大后果,当然,是否如此,需要时间来检验。

报纸文章写了几篇,但只发了一篇,呼吁国内学术专著积极实行开放存取出版。和一家出版社编辑谈到此事,对方完全没有概念。另外一篇文章,一家北京报纸的编辑打电话说,观点挺好,但有点激进,涉及方方面面太多,所以还是不发,这个激进观点即博主提的限制高校发文年度数量,一个人一年最多一篇的政策建议。管理部门直接限制论文年度统计数量,那么剩下的还愿意每年多写文章的人,基本上都是对科研有真爱的人了,从而减少科研浮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942-1232196.html

三、著作

15年国基的思考形成一本专著,主题是论文发表系统创新,书稿已提交出版社,2021年出版。

四、指导研究生情况

毕业学硕1名,MBA毕业4名,其中1名女生是2015级的,因为家人生病等原因,精力不济,一度想放弃,博主积极鼓励,加强论文指导,该生也非常用心,终于赶在学籍取消截止的前一年毕业。

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硕3人,因企业管理硕士点校内优化调整掉,以后都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硕。招收MBA四人。

五、社会服务与学术交流

接到江西科技厅的课题评审邀请,因时间关系未去,现在小孩初中,各种接送,家里人手紧张,很难脱身。

可能是性格原因,也可能是以前开会相对较多,现在不太喜欢开会,觉得意义不大,毕竟感兴趣的东西网上基本上都有了,纯粹聊聊天,交换一下微信之类的,也难形成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当然,偶尔在学校闷了,出去开开会也可以。

六、心态与做事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根据大咖们的分析,很可能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大转折的一年。我等small tomato,只能顺应时代大潮,而不能引领,但2020年对我自己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平凡在于:心态与做事的重点和以前相比,开始明显不同。

心态上,恰恰是40-50之间的年龄,站在人生旅途的中点。一方面难有30岁年龄段的干劲,另一方面却也还没有到50岁可以马放南山的年龄(在省属高校,很多教师五十岁就基本上处于养生状态了,尤其是非正高群体、女性群体)。

做事方面,正高已经七年,各类研究生也带了十年,另外,由于平台以及自己做的方向难在同事中找到共鸣者,不能形成团队,因此这么多年都是自己单干,研究生做一些数据收集处理的事情,构思、写作大部分都是自己完成。由于此种限制,主流的学术圈那种玩法自己不可能,主流玩法即有团队、有研究生最好是博士,以及同一个方向的讲师或者副高,则可以批量出文章,然后报课题、拿奖、报各种人才帽子与基地之类的。因此,希望做自己真正感兴趣、同时可能对社会或者自己做的领域有影响的东西,这除了个人能力与积累是否具备之外,更需要持续思考和集中精力,比如一年就一篇文章,而不是以前批量式七八篇,甚至更多,从数量转移到质量。质量的评价标准,不是期刊的影响因子,而是论文的观点与内容本身。当然,能兼顾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内容本身更佳,毕竟高影响因子期刊,关注度比普刊高得多。

七、2021年做什么

工作方面,重点围绕期刊评价(掠夺性期刊评价/期刊分区)、组织管理完成以下工作:【1】报1次国基(组织管理领域);【2】静下心,2021年只新写1篇论文(组织管理领域),不再多写;【3】继续完善、营销论文在线评级平台与自组织同行评议概念;【4】指导学硕,围绕期刊评价、组织管理中的目标设定博弈、高管薪酬问题,分别完成并力争录用三篇北核论文。

生活方面,和朋友出去走走看看,放松身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过往不思,未来可期。最后,祝大家happy year

 

                                                                                                                  2020.12.31 桂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942-1265060.html

上一篇:2020年“双节”黔东南蜻蜓点水游补记
下一篇:一本CSSCI期刊的一次“双标操作”
收藏 IP: 171.106.23.*| 热度|

5 孙颉 郑永军 郑强 杨正瓴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