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似乎总是摆不平。这里的关系确实复杂了一些,但并不是完全不能理顺。
比如,有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的教师,一般说来,这个课题的任务是比较重的,那么他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课题上,上课的事就别想再去掺和了。你掺和进去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都是在瞎耽误功夫。对这样的教师,也没有必要考核他在教学上的业绩。这个国家重大专项课题有不轻的分量,如果要评职称,给个研究员也就算了,没有必要一定要申报教授职称。
对于一般讲专业课的老师,其实没有必要专门考核他的科研业绩,就考核他的教学。这个对教学的考核并不应该按照以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当然,除了课时的量之外,主要是考核他的课堂效果,考核学生对他的课的反映,还要检查他的课程内容,有没有新的东西,有没有自己的思考,还是依旧照本宣科。这样的考核当然要复杂一些,但是如果不复杂一些,就很难考核出老师的真实教学水平。我们现在对教学的考核,除了课时之外,再就是学生给老师打分。这种考核总的说来还是太粗糙了一些,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教学方面的要求。
其实,在对教师的这种考核中,就包含着对这个老师在学术研究或者科学研究方面的考核。你得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吧?如果你不了解,那么你在课堂上就讲不出来新东西,如果考核起来,这就多少有点落伍。如果你没有对基础概念的思考,你讲课就不可能深入,不可能触及理论本身。所以,对于老师来说,如果考核其教学业绩,完全也能考核出他的学术研究业绩。另外也要加上他所发表的教学论文,或者教学研究论文,都能反映出他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
对基础课的老师,考核其教学业绩,当然对于本专业的前沿问题,不一定要完全了解,但对于基础课的基本理论,要能够非常熟悉,要了解和掌握得非常通透和全面。要能把整个基础理论融会贯通。并且有能力对于基础理论提出质疑。当然,能够提出质疑并不等于就能当即解答这样的质疑,但提出质疑而且提得有水平,有质量,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问题就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如果教师能够针对自己的质疑写出自己的讨论文章,那就基本能反映出教师研究的学术水平。
在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时,离不开对教师在教学全过程的考核。包括备课、教案、课堂讲授的表现,课后作业等。也包括考试标准、试题内容及科学性。所以要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其实就是一个全程考核的过程。教学过程本身就很复杂,不能只靠几个简单的指标就能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所以加强对考核本身的研究,提高考核本身的科学性,也是了解和掌握学校教学情况的必要手段。
可能学校行政当局会认为这样的考核太麻烦、太复杂。那是没办法的事,作为大学,无论什么时候,教学都应该是第一位的,特别是本科教学。既然要加强本科教学,那么对本科教学的了解、掌握及考核就都是很重要的环节。教师的薪酬、升级、职称都是要与教学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培养质量更是和教学的质量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万万不能马虎的。
现在一些人们还在纠结于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处理。其实,道理没那么复杂,只要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其他问题都不难解决。课题做得出色可以当研究员,不一定非得当教授不可。而教学上有瑕疵,就没有资格当教授。这应该是一个硬标准。至于基金、SCI论文、横向或者纵向课题,都不能挡住教学的质量标准。关键当然是要把教学的考核标准制定得更完善、更全面、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
即使是研究型大学,也需要把教学及对教学的考核放在第一位。研究型大学,首先是大学,光研究而教学跟不上劲,就不配称为大学。研究型大学当然要做研究,要课题研究,有基础理论研究,也有为社会需要所进行的研发。这些都是分层次的。但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教学,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而不是倒过来,让教学为科研服务。这个定位必须这样确定下来。从事教学的教师,不需要对其科研水平有多高的要求,而是要考核他的科研为教学做了些什么,他的教学中吸收了多少科研的成果,他的教学有没有经过自身研究所具有的开创性或者独到之处。
一个善于教学的教师,一定是会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一定会愿意为教学投入研究的心力。经心教学的,与那些哄事教学的,一看就能看得出来,一听课也能听得出来。这样的考核哪有多少难度?而我们有些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总是要偷懒,总是怕麻烦,恨不得总想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解决工作中的复杂问题。这种懒汉思想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它带来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谬误与无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4: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