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听课后的乱想

已有 2247 次阅读 2014-4-12 03: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这几个星期,听了几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类课,是有很多人不怎么待见的,但是,我也同样听过受到学生鼓掌欢迎的课。

我们的思想品德修养课是比较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因为是大一学生上的,所以思想相对比较单纯。老师在课上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一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课,比较能吸引学生,而且能把学生心中那根柔弱的琴弦拨动起来,所以能得到学生的掌声。而且,老师中的理论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是否关注的要素,而不是之一。思想品德修养课上,有位老师是学哲学专业的,她讲的课就深入浅出,能用比较深入的理论来分析现实的问题,而且一下子就能抓到点子上,这个老师的水平是比较高的。相比之下,有些讲这门课的老师,由于在理论上功夫花得不够,往往只能就事论事,而且面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只罗列事实,而没有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这样的课就显得比较单薄。

在近现代史纲要的课上,老师们之间的差异就比较大了。有位老师,学理功底比较深,虽然学生们对近代史的很多史实都比较熟悉了,一般老师讲的时候,很难避免炒冷饭。但这位老师并不按照教材上的时间顺序来讲课,他把相关的问题综合起来,组织成一个专题,比如讲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他不仅只就中国环境下的农民问题进行讨论,也把这个问题与国际上和世界上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讨论,这至少让学生们开阔了视野。这位老师在做了以上对比之后,也分析了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发动农民,组织农民的必要与可能。这堂课结束后,学生们也自发地给予了掌声。

这让我想到,这类课虽然在今天因为没有多少与挣钱有关的实用性,而被一些人冷落,但如果我们的老师认真去对待这类课的教学,还是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靠什么吸引学生。很多学校的老师想了不少主意,在教学方法上下了很多力气,在前两天的中国青年报上,还有一幅讲课老师在课堂上打快板以变革讲课形式的照片。这样的苦心的确能让人理解,但这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深刻,就能吸引人。所以,这类课程如果想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们的老师必须在理论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理论是抽象的,所以一些人会认为,抽象的理论很枯燥。而枯燥的东西很难吸引人。其实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好的理论,无论其产生的过程和发展的过程,都与现实的东西是紧密结合的。如果能把理论与现实有效地结合起来,能通过大量的事实与案例中挖掘出更深刻的东西,有不少学生是会被吸引住的,甚至会产生更多的兴趣的。

在了解一些情况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专业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也相当地差。只不过由于专业课的受众较小,逃课,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行为,在大课堂上可以不加避讳的事,在小课堂上都不太方便去做。这恐怕就不仅仅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教学模式上的问题了。在西方的大学课堂上,不能说所有的课程都是这样,但至少有很多课程是要求学生要把老师指定的参考书看完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并不算多,但学生自己在课下要花很多时间。我们现在第一个问题是条件不够完备,现在大学都有钱了,但是在图书资料的管理上有很多的差距。国外的图书馆都有专门的参考书的书架。这类书架上的书是绝对不外借的。这就是说,老师规定的书目,只要图书馆里有,那么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去看,也都能看到。而我们现在的大学图书馆里,做到这种程度的能有多少?所以第二个问题是,即使老师布置了书目,要求学生写个小论文,又有多少学生是真正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如果没有论文的要求,那些参考书估计就没有什么学生去看。如果规定了论文的要求,那么肯定又会有不少学生在网上搜上一遍,然后把相关的别人的论文下载下来,愿意麻烦一点的,做点剪剪贴贴的工作,懒一点的直接就打印上自己的名字交给老师了。而且,老师如果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有几个老师敢说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的?这一切都被稀里糊涂地糊弄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到底要责怪谁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784107.html

上一篇: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音乐会观后
下一篇:与学生的交流
收藏 IP: 114.250.94.*| 热度|

2 武夷山 彭思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