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路透社网站报道,据一项调查,千禧世代即1980-2000年出生的人,虽然是在智能手机和iPad的陪伴下长大的,但其中许多人认为科技可能造成人性丧失。
据这项调查的数据显示,几乎90%的受访年轻人称科技创新让生活变得更轻松,但有60%的年轻人认为人们过于依赖科技,可能会导致人性丧失。
不过,关于这个结论,恐怕还要先了解一下人们对人性的定义。似乎目前并不存在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对人性概念的精确定义,但是一些模糊的、大致的含义也许还是存在的,或者说能被多数人所接受的。人性,应该是体现了人的一种特质,体现了人对人的关怀,体现了人与人的温情关系。
如果说,有些年轻人认为人们过于依赖科技,可能会导致人性的丧失,有可能是基于如下的现象: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与iPad,人们会更多地沉缅于个人的境界当中,只关注手机与iPad带给他们的信息,而对自己周围的人们缺乏关注;对于不在身边的家人或朋友,只是通过这些工具进行简单的潦草的联系,或者简短的通话,或者平淡的短信,缺少对收信者具体情况的了解与关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个性化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在节假日,会使用那种群发的祝福信息,让收信者觉得寡淡无味,根本感受不到发信者的关爱;
如果把范围再扩大一点,在工作之余,主要都在上网,构造了一个个人神游的世界,对家人对朋友交流极少,而且大家几乎都彼此彼此,所以会让人有种被冷落的感觉;再严重的,那种杀人打斗的网络游戏,会让人特别是青少年变得性格更加冷酷,以至于在现实中,当他们遇到某些让人不快的事的时候,也会表现得很残忍。那种激烈的场面会让青少年变得情绪更加暴躁,以至于经常会酿成大祸。
不过,话又说回来,过去在科技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存在不少障碍。例如约会,那时事先约好,万一临时发生状况,想通知对方几无可能,这就可能导致一些误会,而今天用手机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能解决。这是不是比原来更人性化了呢?一对情侣,两地分居,平日只能书信往来,两心甚苦。现在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上聊天、网上视频等多种手段加强联系,这是不是也比过去只能写信更人性化了呢?
所谓过多依赖科技会导致人性丧失,怎么看都有点危言耸听。什么叫过多依赖?什么样的依赖属于正常依赖,什么样的依赖属于过多依赖,这好像没个正规的标准。其实不止科技产品,任何事物,只要你长期沉缅于其中,都会造成人性的弱化,或者人性的丧失。过分沉缅于手机、上网、电脑游戏,会造成人性的迷茫,过分沉溺于打牌、下棋、麻将、赌博,不也一样会造成人性的缺失吗?哪里一定要用得上电子产品才会出现同类的后果?
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将来还会继续发展,会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高度。这引起物质文明产品会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从总的趋势上看,对于人们交往中的人性的提高还是利大于弊的。同时人类自身又有很多弱点,对某种嗜好之物会上瘾,导致沉溺于其中。至于沉溺的对象是科技产品还是非科技产品,那倒无关紧要。
其实,所谓过分依赖科技会导致人性的丧失,这种结论未免有点夸张。如果认真追究起来,倒是与现在的某些科技产品有过多的娱乐化功能有关。一部手机,主功能无非是与人联系,或通话,或短信。但是制造商一定要把更多的娱乐化功能赋予给它,让它有游戏功能、听歌功能、照相功能、摄录功能等,再加上上网与下载功能,就大大地放大了这款手机的娱乐化功能。年轻人有多少能禁得住这些娱乐功能的诱惑,所谓过分依赖不过就是过分沉溺于这些娱乐功能所提供的娱乐活动之中。
制造商们为了提高销量,扩大销路,一定是要设计出这些娱乐功能来的。要不然,它靠什么赚人们的钱。当然,提高销量、扩大销路并不都是不好的事。例如,给老年人设计的手机,主要就是显示的字大,放出的声大,别的功能就可以一概忽略了。而且这种适合老人使用的手机价格也要便宜不少。老年人也没有那么多心思去玩手机上的花活。对老年人来说,手机不过就是一个通信的工具,老人对它的使用也不过是最必要时刻的使用,所以老年人中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对它有过分的依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