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学术滑铁卢

已有 2736 次阅读 2013-1-24 18: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滑铁卢

研究生毕业刚留校那阵子,自己一直有个想法,想把我们系各个专业的刚毕业的研究生经常拉到一块,聊聊各个专业里的情况,包括新的领域,新的进展,各自正在做的研究。有这样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是心血来潮,只是认为这种做法对大家都有好处。而且在征求各位同仁意见的时候,大家也都说这是一个好主意。
在诸位同仁的鼓励下,我找来一些咖啡和小吃,在一个教研室办公室里就拉开架势,办了一次学术沙龙。来的同仁不算少,各个学科的都有。大家也就开始聊了起来,前后持续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吧。当然,这种沙龙还只是第一次,不可能一下子进入高潮,所以不能指望有太多的收获。这个第一次只是为以后的若干字打下一个好的开端。
然而,这却不光是第一次,也成了唯一的一次。虽然事后,同仁们对这次沙龙印象不错,但是后来,同仁们再也没人提出继续做下去了。看到同仁们这样的状态,我也就没有什么兴趣张罗这类事了。可是我总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也不会花什么钱,可是同仁们就是缺乏兴趣呢?

十多年后,我跟系(我当时工作的系,不是我现在所在的系)里领导提议,希望搞一个不同学科的系列讲座,这也是受北大哲学系赵光武老师他们搞哲学与现代科学讲座的启发。他们从80年代末开始,每年寒暑假都要办这样的讨论,请各个专业的人来轮流演讲。而且这个演讲都是义务的,顶多一杯茶,以及付给请来演讲的人打车的费用。北大的这个讲座我听过好几次,感觉确实不错,收获也比较大。我对系里的领导说,我们也可以搞一个类似的讨论,请系里的老师们都来听听,对我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会有好处。
系领导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也就同意了,而且也希望我来主持这个讨论。开始请了些其他单位的老师来讲,有高校的,也有社科院的。请来讲的也都没有提报酬的事,我对他们也说是没有报酬的,但是他们都很乐意来讲。听讲座的除了有教师外,也有研究生,还有其他系的研究生。他们是看到讲座海报后来听的。
后来系领导说,要不,还是给点报酬吧。我看领导有这个意思,我也不好说别的。这样后来来讲的老师,都给了他们不多的酬金,在十年前,也就二三百元钱,在那个时候也不算多。
但是,这个讲座到了后来还是难以为继了。主要是来听的教师越来越少,而能来听的都是研究生。我们系的研究生当时数量还不是很多,所以能来听的人就更少了。有一次,大概只有六个人来听,都是研究生,一个教师也没有。不过,来讲的老师还是很给面子的,没有因为人少就不讲,也没有因为人少,就拉下脸子来。可是我作为主持人,心里着实很不好受。所以在这次之后,我再也不张罗办什么讲座了。
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我们系的老师对这样的讲座没有兴趣。当然,不可能要求每位老师对每次讲座都有兴趣,但是对所有的讲座都没有兴趣,这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我请来的老师,虽然算不上顶级的专家,但也都不是无名之辈。何况有些所谓顶级的名人,不过都是徒有虚名,我反而看不上,不会请。
对于我们系的老师们,我没有做过调查,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来听。这事是人家的自由,你问也白问。但是我总的感觉,是老师们自身的学术兴趣都不是很高。没有学术兴趣,不要说听其他领域的讲座,有时候就是本专业本领域的讲座也未必都有兴趣。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老师在学术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就很有限。
其实,我们系的老师也都是研究生毕业。那时候的博士还不太多。有些虽然是在80年代中期本科毕业来学校工作的,但是后来也都读了在职的研究生。而有些是研究生毕业后来校工作的。按说,他们不应该对学术如此不感兴趣。可能我对人的认识和判断不太准确,或者说,我并不了解老师们到底需要什么,所以遭遇到两次不成功的学术活动。也许,那个时候老师的待遇都不高,所以得想法解决一下经济上的问题,要么在外面兼职上课什么的,或者有的干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与本专业完全无关的商业兼职?我听说明这样的情况。如果真提这样,那么他们对这类学术活动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就很正常了。
做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兴趣。而且除了对本专业有兴趣之外,对其他领域也应该或多或少有一些兴趣。这样做起研究来才有乐趣,也才有动力。要不然,纯粹为了混饭吃,那到哪儿不能混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656205.html

上一篇:师德
下一篇:吃的历史
收藏 IP: 114.246.17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