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地铁时,经常听到车厢里广播,说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要给需要帮助的老人、儿童、病人和孕妇让座。可是在地铁中的这类广播基本是无效的。人们该怎样还是怎样。当然,我遇到过几次给我让座的情况,人家没有听到这种广播之后才让座给我的,都是一看到我进了车厢就主动站起来让座。特别是有一次,在一号线,也是早上九点多钟,高峰时间未过。我因有事不得不坐一号线地铁。上车后,确实很拥挤,我也没有指望有人会让座。车开动没有两分钟,有一位姑娘从我身后拽了一下我的衣服,说您坐这儿吧。原来这姑娘就坐在我背后的座椅上,如果她只管坐下去,并没有人会要求她让座。可是她看到我在那儿站着,虽然我看不见她,当然也不可能请她给我让座,可是她仍然会主动站起来把座位让给我。我当时确实很感动,并不是我身体特别需要这个座位,而是对这个姑娘如此自觉地来照顾年纪大的人,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我必须被深深地感动了。
我有个同学,长年在国外,他对我说,他回国时,也坐过地铁,而且有一次还是陪着他的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但就是这样,一号线的地铁车厢里也没人让座。这同学急了,对车厢里的人说,能不能给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让个座,到了这个程度,才有人起身让座。所以我听到我前面遇到的情况,根本不相信,认为我简直是不吃五谷杂粮的人。
倒是公交车的售票员比较负责,当然这是多数,也有少数不那么负责的。公交车的售票员一看到有老人上车,很快就在车厢里呼吁年轻人给老人让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有年轻人起身给老人让座。
再回到礼仪之邦的讨论上,到底什么是礼仪?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规矩制度。也就是必须这样做。像红楼梦里,过年祭祖,左昭右穆,规矩套子,一个也不能少。这就是礼仪。父母过世,儿子要戴孝。对父亲要戴多少年,对母亲要戴多少年,妻子过世了,丈夫要戴多长时间的孝,丈夫过世了,妻子又要戴多长时间的孝,这就是礼仪。像过去子女成婚,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听从,便是不孝,也是非礼。要这么说,这样的礼更多的是一种约束,甚至是一种压迫,让人觉得不舒服,不自由。
所以,总听地铁广播中所说的礼仪之邦,总觉得不太对劲。特别是你说了半天,根本没人答理你这个茬,这有什么意义?严格地说,所谓礼仪,多为以上压下,领导来了,得有什么样的仪式来迎接。座位怎么排,讲话顺序又如何,这一套陈腐的破烂货都是来自所谓礼仪。这样的礼仪有多少积极的意义?这种束缚人的礼仪丢弃了,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这种僵化陈腐的礼仪丢掉了,并不等于我们要把最起码的礼貌也不要了。但今天社会的礼貌与过去社会的礼仪是有区别的。至少今天讲礼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而过去的礼仪,讲的就是不平等。在英国,也乘过公交车。一个是一般乘坐公交车的都为老年人,而且车厢里都不挤,一般上车就都有座,这似乎也不需要谁来让座。在伦敦,这是个旅游者拥挤的城市,乘坐公交车的也多为旅游者。那他们就不一定要给同时乘车的老年人让座了。我有一次在起点站上的车,车快开的时候,上来几位老年人,几乎所有已经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没有一个起来让座的。我觉得实在不好意思,我就站起来给一位老人让了座位。老人倒也心安理得,不像其他英国人那样总是“谢谢”不离口。不过,我也并不认为他不说谢谢我就不该给他让座。
前两年,有这么一档子事,一个老年人上了车,因无人让座,他(她)就硬是坐在一个女孩的腿上。这个事听了让人很不舒服。在这件事上,我不认为女孩有什么错,而这位老人实在是为老不尊。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是一个经济上有困难的老人,身体又不是很好,乘公交实属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看到这种情况,不会不让座的。如果你并没有太大的身体问题,而且坐车就是到处转转玩玩,那说明你的身体状况是允许你乘公交的,且并不一定就需要座位。年轻人上下班也不轻松,老年人不坐那个座位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如果你身体确实不行,又需要出行,那就别坐公交跟年轻人起哄了,您打辆车,虽然多花点钱,但又快又舒服。如果您舍不得打车,想省钱,坐公交,那就别打算一定要有座儿了。您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站上几站地也不会把您累傻了。
新社会的尊老爱幼,讲究个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没有平等和尊重,就没有礼貌,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就像有的领导干部一出行,就前呼后拥,好像他很风光,但是由于没有对群众的尊重,把自己当块料似的,那老百姓肯定不待见你。你虽然享用了若干礼仪礼节,但是你得不到群众的尊重,你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肯定很差劲。在被鄙视中享用的礼仪,你风光吗?如果你还认为这都是对你的礼节,是群众对你的敬仰,你就是天字第一号大傻蛋。信吗?信不信由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59658.html
上一篇:
红楼梦研究与电影《武训传》下一篇:
你知道多少口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