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我们还需要努力做的事情

已有 1417 次阅读 2018-4-5 08: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正在走进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将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的经济建设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也都是相当艰难的事情。作为这一代人,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正视和面对这些艰难,才能完成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

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事情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本身的问题。在农业科技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而更大的问题不是在技术方面,而是在农业的经营形式方面与管理方面。我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到底是走个体农业的道路,还是资本农业的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明确而正确的回答,那么我们在农业上的进步就会遭受相当大的阻碍。

对于农业的个体化与资本化,有人认为是正确之道,但也有人认为是邪门歪道。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要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来说,固然可以在某些地区尝试着做一点个体化农业与资本化农业的试验,但在国家层面的整体上,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只能是唯一的选择。不走社会主义集体化,多数农民是没有出路的。农业的个体化解决不了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推广和应用,农业的资本化解决不了大多数农民就业与致富的问题。不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是没有前途的。

农业的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不是像过去那种只有单一的人民公社形式。但不管形式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应该为农村集体所有,这是绝对不能发生改变的。具体的做法,相信农民有自己的智慧,会结合他们本地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安排。

在工业制造业方面,现有的国有企业已经是全民所有制的,这个基本形式已经确立。但是在具体的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做的。管理的精细化是一方面,凡事都要细一些,再细一些。粗糙的管理方式只能添乱。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如何使广大企业职工都参与进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提倡过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必要性,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很少有能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强调所谓现代企业制度的口号下,完全以资本主义企业为模板,这就把工人参加管理完全剔除在外。我们的社会主义企业,是不能缺少企业职工参与管理这一块的。

在企业发展方面,我们的大型制造机械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在更多的精细加工与材料多样化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金属材料,有很多种类自己还不能生产,还需要从国外进口,这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和瓶颈。我们的合成材料,也有不少短缺的种类。这是我们制造业必须要加快解决的问题。在加工工艺方面,我们在很多领域里也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了技术水平没有达到最高标准之外,加工工艺的精细化也没有达到最高的标准。所谓精益求精,是我们的制造业长期面临的必须要实现的目标。最近,我们自评,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居第四位,落在美国、德国与日本之后。这说明我们距离制造业最先进的行列尚有一定的空间。

在服务业方面,最重要的是金融行业。在这个行业上,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不够。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比起来,我们还是多少有点嫩,但毕竟经过了几次金融危机的历练,对于西方金融大鳄的招数,我们也多少了解了一些。现在的问题是,在金融业开放与金融安全方面,我们怎么能把握住这个适当的尺度,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过去,有的金融业官员比较注重金融业的开放,但现在人们已经看到金融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是完全不能掉以轻心的问题。开放是必要的,但前提是我们先要足够强大。只有足够强大才能保障安全。而且,在开放中,宜小步慢走,不宜大步快行。

对于金融安全,筑起各种防火墙是必要的。这种防火墙有硬件部分,也有软件部分。应该让金融防火墙成为一道天网,尽最大可能阻住任何可能的侵袭。特别在人们的思想深处,防止被任何所谓金融产品高利润所诱惑,不能为了贪图那一点小利,而将金融风险置之不理。这是最危险的,往往也是金融风险最重要的苗头。

国家要发展,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还很复杂。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松压力,每一个压力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任何看到自己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妄自尊大都是非常危险的。中国越是发展,越是要居安思危;中国越是强大,越是要保持警惕。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看西方发达国家,他们曾经看上去也非常强大。但他们的自大与骄纵,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开始滑落下来。等到发现了,就有点晚了,开始捉襟见肘,开始顾东顾不了西。这个教训,我们永远都要记取。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07485.html

上一篇:两个超市
下一篇:北京101中电影资料
收藏 IP: 123.123.61.*|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