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美国不敢这么干吗?

已有 2762 次阅读 2018-1-19 08:21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近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为美台高层互访解禁的“台湾旅行法”,要求美国政府“鼓励美台所有级别官员的互访交流”。岛内媒体称,这是“美台”在人员互动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如果该项法案要成为有约束力的法律,还需要美国参议院通过,并且要美国总统予以签署。如果这些程序都走完了。那么这项法律就生效了。这对中美两国的关系将产生重大影响。它直接破坏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为中美关系、为两岸关系带来极不稳定的因素。

美国为什么要干这样的事。美国是极其傲慢的,这也表现在美国朝野根本不拿中国人的感情和中国的反应当作一回事。美国人的潜台词是,我就这么干了,你中国能怎么地?在美国人看来,不是美国人,而是中国人更看重中美关系。所以,美国人认为,担心的只能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

当然,美国人里也不是没有人担心。但那些国会的大佬们,似乎并不是很担心。其实,关键还是在于中国人自己的态度。在面对如此重大挑衅的面前,中国人能做出强硬的反应吗?这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做好了准备做出强硬反应的各项准备了吗?在我看来,至少在所谓研究机构及其学者那里,没有看到他们对此有做出强硬反应的心理准备。

不止一位所谓专家都很轻描淡写地认为,美国人不敢往下做。意思是,众院虽然通过了,但参院一定不会通过。再退而求其次,即使参院通过了,美国总统也一定不会签署。问题在于,这些专家凭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他们哪来的底气?美国人跟他们商量过了?当然没有。可是他们这样的所谓“自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我以为,这是那些所谓专家以自己之心,度美国人之腹。这几位中国人不希望中美关系地覆天翻,所以他们也认为,美国人也一定不会希望看到中美关系地覆天翻。这样来想问题,实在太奇怪也没有了。当然,不希望中美关系地覆天翻,这本身不是坏事。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对美国来说,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事,美国人也未必就认为是一件好事。然而,客观上是一回事,但在美国人的主观看来,则未必是同一件事。就是有那么一些美国人,他们并不看重中国人的利益。特别是在中国正在崛起的时候,他们总希望中国能出一点乱子,能出一点问题,这是这些美国人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所以,如果他们认为,美国人做出一些事情,让中国人尝到苦果,而中国人除了吞下这枚苦果外,也做不了什么其他的事情。这是让这些美国人最开心的了。当然,这是这些美国人的一厢情愿。中国人不会按照美国人的意愿做事情。但是美国人自以为捏住了中国人的命门,以为他们要做什么事,中国人除了忍受,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面对美国这样的挑衅,中国人民当然不会吞下这枚苦果。中国会做出最适当的反应,而这些反应会让美国人后悔的。问题在于,某些所谓专家,凭什么就主观地认为,美国人不会让中美关系失控。这样的认识太危险了,也太可笑了。

我们必须提醒我们的人民,一定不能被这些所谓专家的盲目自信所迷惑。美国人是可能让参院通过这项法案的。美国总统也是可能签署这项法案的。这项法案完全可能成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这些专家将做何解释?将做何反应?就知道傻眼吗?哪有这样做事的?

正常的反应是针对最坏的情况出现。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对手的所谓理智上。只有考虑最恶劣情况的出现,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美国通过了这项法案,我们就必须要美国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这些后果要让美国心痛、肚痛、头痛。让美国有苦说不出,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中国只有这样做,才会让今后,美国在考虑中美关系的时候,不至于胆大妄为。无论是中国的学者、专家,还是制定政策的人们,在美国准备做危害中美关系的决策之前,必须要对其错误做法进行必要而严厉的警告。那种说什么考虑中美关系大局的话,中国方面不需要讲那么多遍。以后这样的话要由美国方面来讲,而不是只由中国方面来讲。美国在今后的决策时,如果了解到中国对他们的不当做法所能够做出的反应,美国自己就会说到要考虑中美关系的大局这样的话了。因为美国在那个时候就很清楚,他们的错误做法会给美国自己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后果。现在总是由中国单方面讲什么考虑中美关系的大局这样的话,只能让美国认为,中国才是担心中美关系大局会发生改变的一方。这让中方是极其被动的。我们的那些所谓专家学者实在是有点弱智,难道不是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95638.html

上一篇:中国海军的崛起
下一篇:中国经济凭什么总那么顺?
收藏 IP: 123.123.56.*| 热度|

8 王从彦 周少祥 吕喆 汪晓军 姬扬 王安良 yangb919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