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源:民族-文化-专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LHyh 普提树下证道:普为教,提为研,教研相壮。

博文

最不熟的可以是故乡吗?

已有 4455 次阅读 2013-12-16 22:07 |个人分类:问源-文化|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最不熟的可以是故乡吗?

 

我去过藏北无人区亲临过西藏最大的盐湖,沿途小湖也见过许多;也去过新疆的罗布泊;更跟随不同的队伍数度造访青海的盐湖。尽管内蒙古的盐湖有380个,可我却哪个都未曾亲见过。

 

我这个生于内蒙,长于内蒙的人,对四大盐湖区,最无直接认识的反而是内蒙古盐湖区?!

 

选择了盐卤资源这个小学科,细算起来,也从业16年多了。

 

近乡情怯?还是因为太多祖辈的记忆?是因为太容易从长辈那里听得采盐、用盐常识了吗?自小的听闻,潜意识觉得已了解家乡的盐湖?

 

可是为什么我写“牧区盐俗的科学品读”系列,可以引用青海的民谚,引用藏胞的祭祀歌,可以引证藏族的《四部医典》。内蒙古盐湖最特色的天然碱我反而最难起笔,为什么唯独对源自故乡的却最难抽取?溶进血液的不是更该运用自如吗?

 

我渐疏了故乡,认为随时可回去,可去见尊长,就如孩子游玩、游学再远,终会还家去见亲长。当爷爷、姥爷、奶奶等一个个先后入土,我才知我听闻了太多,却从未认真记录过。真正要整写牧区盐俗的科学品读这个系列,我才知道,我究竟欠帐了多少?

 

我更是渐弃了母语,我曾认为可以随时学起,不知不觉中,不写不用已20多年。我已经不会用蒙古语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蒙语。虽然当年蒙古语也训练过作文和各种应用文。

 

从业的学人,应该开拓、丰富并力求完善自己的小学科,因为那也是自己思维、见识等所植根的一种土壤。

 

世俗利益太多,为生计或各种目标的追寻过程中,我迷失了太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6693-750357.html

上一篇:科研人如何面对“淘汰”或“下岗”?
下一篇:数学逻辑背后,可能是陷阱
收藏 IP: 210.73.59.*| 热度|

11 陈楷翰 陈桂华 徐晓 庄世宇 董全 曹聪 孟津 王春艳 尤明庆 杨月琴 lily2013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