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科学网是年轻人“秀激情、秀智慧、秀修养”的好地方

已有 7908 次阅读 2013-7-9 07:14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激情, 年轻人

7月6日我的博文:“我谈中国教授与外国教授”引起了科学网网友的热议。其实这篇博文观点比较简单,就是告诉社会公众,中国教授取得这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不容易,他们的辛劳和努力应该得到大家,尤其是某些海外教授们的承认和尊重。难道这样的观点不难理解吗?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些博友不是针对博文的中心内容评论,而是利用这篇博文发泄对某些腐败教授的不满,这就偏离了这篇博文主题。博友mildstory评论中说:“要客观评论某个具体的人尚且困难,更何况评论这么“有文化的一帮人”,刘老师啃了一块硬骨头”。我回复:“虽然牙齿不太好,由我们这些老家伙来啃合适”。在130多个评论中大部分博友比较客观,用词恰当,只有极个别博友比较尖刻。文克玲教授有点给我打抱不平,他评论道:“博主好脾气,佩服!”,我回复:“我们也年轻过,所以理解”。还有一位年轻网友给我留言:“刘老师您好!我前几天就您所发博文的回复,有可能令您误会,我的意思只是对目前高校中某些教授的表现做了“激烈”的评价,绝无对您不敬之意”。其实我也并不清楚他是如何激烈的,因为,我查了一下没有发现“激烈”评价。我当即回复:“没有关系,我也年轻过!理解”。这是多么好的年轻人。当然,有一位博友很是费心,上网查询我发表论文情况,据此认为我水平不行。我回复他:“你费心了,但我依然认为我对得起国家给我的这点薪水”。当然,我的学术水平如何?我的国际同行说了算,不是那位博友说了算。

我平常在阅读别人博文时偶尔也会看一下博友们对此博文的评论,包括对我博文的一些评论,也分析过一些网友的评论风格。我大致将他们分成三类:一类属于我很欣赏的理性博友,他们以理服人,用词友善,表达谦逊,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有的博文能够得到一些年轻人的理解,也是学习这些博友的结果,因为我毕竟开博才一年半。这类博友大概以中-老年博友为主,我是从他们博文中流露出信息判断的,不一定准确,例如吴中祥、黄安年、程代展、吕乃基、王德华、林中祥、饶毅、曹广福和王善勇等及一些年轻人,例如喻海良、张海霞、吕喆等,还有一些年龄判断不准,不便一一列举。第二类可能以年轻人为主,富有激情,用词犀利,让部分网友难以接受,所以偶尔隔山论道,但是我可以接受。这倒不一定是文克玲博主说的“我的脾气好”(事实上我脾气不坏),而是因为我是从前30年那种思想禁锢,严重缺乏言论自由时代过来,深刻理解思想自由对一个学术人全面成长的深刻意义,这可以从若干脾气倔强,很有个性的高水平学者身上看到这种气质。所以,无论他们的博文用词如何激烈,只要博文选题有意义,摆事实讲道理,用词文明,不伤大雅,我也会认真阅读学习和评论。目前这两类博文占据了科学网的绝大多数,是科学网兴旺发达的根基,他们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正能量。第三类就是个别缺乏理性博友,他们往往以偏概全,虽激情四射,但缺乏理性,信口开河,有时就图个痛快,不考虑社会影响和后果,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例如一位年轻博友在我的博文:“令我肃然起敬的数学家张益唐”后连续两条评论声讨我:你连张益唐是武汉大学本科毕业都不知道,还有什么资格在这儿说话(大意)。后来发现说错了,来个抱歉,尽管态度值得肯定,但是你就不能稍微认真一点,现在咨询如此发达,查寻一个名人本科毕业学校不难。当然,这位博友用词也还文明,没有污秽之言。针对这类博友,李东风博主的博文:“科学网人的道德底线”做了一些介绍。我的评论:“非常赞成,,,”。汪晓军博友在这篇博文后面评论道:“对事不对人。可以讲这事做得不对,想法愚蠢,但不能讲你是一个蠢人,是个蠢驴”。

我们看待任何问题观点可以不同,认识各异,但是在事实基础上平心静气讨论问题应该不难做到,大可不必动肝火。正如很多网友说的,科学网不同于其它网,是知识人谈天说地,论道国是的地方。以目前国内受到广泛诟病的“学术界腐败”为例,如果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根源,就要同国内某些掌握“公权力”成员腐败现象结合起来分析。学术界成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公权力”部分成员不良表现的影响不可小视。很多专家和人大代表都公开谈论过公权力成员私用国家财政经费,例如公车私用和公款消费,估计这些经费应该远远大于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当然,我这儿丝毫没有为某些人滥用科研经费开脱的意思,只是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社会原因。

此外,我们对当下中国教授群体究竟该如何客观评价。当下我们面对两个成果出色群体,一个是国家引进的各类人才,社会上俗称的“牛人”,他们除了拥有仍人羡慕的超高薪水(通常是常人的数倍)和各级领导的尊重外,更是拥有超乎寻常的物质资源,即我们常说的科研平台和优质研究生及助手;另一群人就是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奋斗,同样也产出丰硕科研成果,我这儿姑且称之为“苦教授”。他们既要承担资源匮乏给科研带来的困难,又要承受常人都有的心理压力,例如即使他们成果可以超过某些引进人才,然而工资收入却只有引进人才的1/2甚至更少。不管这类“苦”教授占有多大比例,他们一定是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科技振兴的主力军。然而,我们一些博友出于对社会腐败的憎恨,一叶障目,将整个中国学术界描绘的一团黑。大家应当知道,在我国大学和科研院所中拥有丰富资源的人毕竟占少数(包括引进人才和各级领导团队),腐败也主要发生这些人身上。

总之,我希望年轻人能够通过在科学网上广泛发表对社会问题见解,除了“秀“出你们的激情外,更要秀出你们的智慧、才华和修养,让科学网成为你们健康成长的阵地,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这对于你们可持续发展很有帮助。

 

201379完成于波士顿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706503.html

上一篇:我谈中国教授与外国教授
下一篇:MIT印象
收藏 IP: 76.118.182.*| 热度|

44 张雪峰 李兴超 陈安 刘强 刘洋 田云川 王浩 曹周阳 张洁 刘振华 陈儒军 李志俊 李东风 林中祥 李土荣 官万兵 马春旺 叶春浓 张志强 武夷山 陈国文 汪晓军 王修慧 张海霞 鲍博 孙东科 唐常杰 褚昭明 王守业 张鹏举 陈飞 钱磊 赵斌 徐长庆 庄世宇 蔡庆华 罗春元 文克玲 biofans xqhuang zhangcz07 chenjinnan bh3y lbjm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