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研究生应当注重科学研究过程 精选

已有 14836 次阅读 2019-12-6 09:3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应当注重科学研究过程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近日,应邀给有关单位的研究生作题为:“研究生学习-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报告。今年的报告相对于以前报告内容做了重大调整,除了常规的科学研究理念与科学研究方法内容外,重点强调研究生期间的“独立科学研究过程与能力训练”话题,并依据我的认知提出了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12字“标准”:身心健康,过程多彩,成果优秀。告诫研究生要注重读研期间的科学研究过程与积累,而不要急功近利地发表论文,努力产出“水到渠成”的科学技术成果。因为,研究生与本科生在求学期间主要差异在:前者需要注重培养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创造知识;后者主要是接受知识。尽管表述有点高大上,然而,作为研究生自己内心应该深刻理解独立科学研究的深远意义,为日后开展创新性工作打下基础。

在我的本科学生中,有多位学生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其中有的学生任教10多年来,他们之间可持续科学研究表现和成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学生申请科研项目非常困难,成果产出异常艰难,而有的学生则科学研究做的风生水起,顺风顺水,成果丰硕。例如有的大学本科同班同学在不同导师指导下同时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然而,10多年过去,有的同学已经任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戴上国家级学术帽子,而有的同学依然原地踏步,任职讲师(博士毕业直接给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之间如此大的差距呢?  

在调研这种差异背后原因时不难发现,这些同学研究生期间科学研究过程经历差异明显。除了自身能力条件差异外,还与导师能力水平责任心及其课题组学术环境等一些与学术过程质量因素密切相关。成果丰硕的博士研究生所在课题组的导师注重基础科学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不久即开始申请并获批项目。此后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纵向课题。导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鼓励和支持学生出国出境学术交流。强调学生多读国际同行文献,及时掌握研究方向或领域的研究进展。他们课题组师生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国内外专业主流学术刊物。正如有的学生对这位老师说:“没有您那时让我们多读英文文献,我想我现在写文章可就犯难了。您是我心中最好,最有远见的老师”。

然而,讲师学生的导师及课题组主要是利用自身学科的行业特色承担一些生产性项目(俗称横向项目)。导师基本不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也不发表国际专业刊物学术论文。因此,这位讲师学生平常主要协助老师忙于完成生产项目。在这样的课题组,尽管师生赚钱不少,但却忽视了博士研究生期间的重头戏科学研究训练,例如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文献调研”,“素材分析研究”,“学术交流”和“发表学术论文”等。他们不善于利用生产项目中好的学术素材发表高水平论文,这样的博士学位名不副实。其实,生产项目中也往往蕴含了丰富的科研素材,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案例,也是生产单位对科研院所专家解决实际问题寄予的厚望。我自己也曾经承担过来自石油生产单位的几个小型生产项目,来自这些项目数据的学术研究成果大都发表在专业国内外权威刊物。其实,如果不注重科学研究,即使生产项目做得再多,也主要属于重复性劳动,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当然,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中,如果学生自己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利用导师生产项目中某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和雄厚资金,依然可以产出高水平成果。  

在一个牛人课题组报告后的讨论环节,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有的聪明人的科学研究道路能够走得较远,而有的却相反。我简单回答,如果急功近利,耍小聪明,这样的人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科学研究的路一定走不远。我和一些戴上若干顶国家级学术帽子的朋友打交道多年,没有看到只靠聪明能成为牛人的学者。我的那些忘年交科学家朋友都非常勤奋刻苦,平常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也没有节假日,难得和家人一起休闲度假(我并不主张这样没日没夜干)。正如我在文章“做强自己是你唯一选择”中说:“拥有较多科技资源的大多数牛人和学术大腕们也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并取得了同行认可的科技成果,才成就了这些牛人们今天的学术地位,有的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我手头有一份爱尔兰“国家博士教育框架计划”资料,这份资料充分体现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意义。这份资料包括“培养原则与技能要求”两部分。培养原则:要获得博士学位,候选人必须对知识做出原创性贡献;博士教育需要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研究经历教育和国际标准一致的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候选人需要在跨学科或多学科中学习与研究;博士教育要求在一个具有高水准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的研究环境中进行等。技能要求:展现出在他们的研究领域里拥有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能力;对社会和伦理的理解:禁止剽窃,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写作和发表论文技能;培养独立和自我管理习惯;充分理解创新和创造力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等。显然,在培养博士研究生过程中要达到如此严苛的要求,需要学生与导师双方配合,共同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科学研究过程,确保产出的博士学位货真价实。

 

2019年10月12日初稿,12月4日完稿,12月6日提交。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208977.html

上一篇:乡亲乡情
下一篇:向知名教授学习,提升自己的科学品质
收藏 IP: 59.173.133.*| 热度|

22 吴斌 杨顺楷 郑永军 王从彦 王卫 王中任 周忠浩 张波 晏成和 彭真明 许亚东 孙颉 陈百利 邝宏达 孙志鸿 陈毅红 邓景华 张红光 霍天满 乔中东 王勇 牛丕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