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利,大学发展的障碍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前,一位老朋友来我办公室,满脸愤懑的表情向我诉说他看到的某些大学老师与功利相关的“种种行为”:对本科教学(尤其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找各种借口不上或少上课;课堂教学不负责任,导致学生意见大;一门心事想着出去搞项目挣钱等。这些行为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那点个人利益。其实,这些表现在当下我们的高校已经司空见怪,属于“常态现象”。当然,我自己也从学术方面观察到类似现象:发表学术成果急功近利,存在一些短期行为,为职称,为帽子,为权利(当官),不惜将一些并不成熟的成果拼凑发表,还有一些以前并不多见的署名乱象:多位并列第一作者,多位并列通讯(责任)作者,申报成果奖励争排名,争功劳,师生争成果不惜反目成仇等。这些现象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
前些日子我在刘立博主的博文:“科研评价阶段论:世界一流大学看论文本身;三流大学看影响因子”后面评论:“功利是阻碍我国大学发展的瓶颈!”。他回复:“刘教授当年发表文章,是否追求高影响因子SCI期刊?”;我及时回复他:“从来没有,只注重是否国际专业主流刊物,同行的阅读传统和习惯。因为,让同行看到自己的成果毕竟是我的初心。况且如此看重IF值也是近些年的事情”,这自然符合我当年的实际情况,至今初心不改。为此,前些日子提交了一篇博文:“回忆30年前得到一位老科学家的帮助”,再现了当年我们的纯洁学风时代。
然而,我们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当下大学的功利现象的形成演化过程,似乎一点也不奇怪了。为此,我想就这个话题稍加展开谈点个人认识。有人借助教授们的功利大事渲染,将我们国家大学中师生的品行说的一团糟。大学教授的“光荣称号”被贬损为 “叫兽”;师生关系为“雇佣”的利益驱动的老板与徒弟关系;大学的水货老师遍地等。为此,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中国的大学教授一定不都是水货”。我们属于过来人,如果不用发展演化的眼光看问题,如果不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寻找根源,那就会严重打击大学师生的积极性,会给当下我国信任危机的社会雪上加霜。大学的功利现象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她是社会功利行为的“响应”。因为,如今的大学本就应该属于社会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中存在的功利现象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半个世纪前,我们当年上大学时,管理者们“谆谆教导”我们:“同学们要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将来走向社会如何???”。俨然一副将大学与社会严格分割开来的教化理念。这种现象是当年大学管理与社会“脱节”现状的“真是写照”。因为,那时只有1%同龄人能够上大学,尤其是我们前后几届学生,正赶上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大力压缩各类教育规模。例如1962年我们全县高一只招收了100个学生,我成了那个“光荣”的百分之一。所以,当时的大学生自称“天之骄子”似乎还靠点谱,当然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就有点过了。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半个世纪过去,国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的大学早已不是“天之骄子”聚集的场所,大学无论从形式和内涵上都是“纷繁复杂”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围城内的师生们不可能面对物欲横流、功利与浮躁的外部社会独善其身。尽管我们大学中存在一个庞大的体现中国特色的政治思想教化队伍,似乎收效甚微,因为,这个队伍成员本身的教化水平参差不齐。试想,面对当下大学管理严重的行政化和种种功利、浮躁和短期行为的考评和评价现象,要求大学教授们“宁静致远”地坐在书桌前安心学问,大学生们专心求学是不现实。
因此,我的认识是:我们必须“正人先正己”。当我们的大学管理队伍能够全心全意服务师生,我们这些“从业人员”就会将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和优质的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当成自己的天职。当然,事情总有另一面,我始终认为功利是把双刃剑。试问当下何人不功利,但是只要不突破底线(损人利己)就没有什么值得谴责。因为,我们的大学本就属于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只有当我们的社会成员逐渐成熟到相互信任与较强自律之时,一片“繁花似锦”,“积极向上”的大学师生面貌一定会呈现在国人面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
2018年3月19日,26日提交科学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