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g903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ng9038

博文

伏羲出生成纪考

已有 4358 次阅读 2022-7-3 09:5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沣的博客

                伏羲出生成纪考  (一)

          

在古代典籍中,伏羲又称伏犧、伏戏、庖犧、炮牺、密羲、太皞、太昊等。史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养牺牲以庖厨。八卦、书契、结网、庖厨,就像伏羲前辈遂人氏发明用火一样,都是人类进化史上的文明标志,它推动了人类自身的演变和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明,因此继天而王,成为中华文明的原始祖先,“人文始祖”。

伏羲、苞牺、密羲,关键是个“羲”字,伏羲时代没有文字,流传下来的是经过若干世系口耳相传的神话和传说。在作为历史事迹考订时,“音”比“字”要重要,更可靠。因为字都是后人根据传授下来的神话故事追加的,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的。这难免有很多人为的、主观的、附会的成份。而口耳相传下来的“音”,相对单纯和无误。伏羲也作伏牺。《三坟》作伏戏,《左传》作炮牺,《汉书》作包羲,《易》作庖牺、《帝王世纪》、《拾遗记》作庖羲,《世本》作虙戏,《管子》、《庄子》作虙仪,《尸子》作宓牺,《楚帛书》作雹戏。王献唐先生说:“戏、牺、仪三字同音,伏、虙与包、庖为双声音转,皆以音同或音通通用。包与伏、虙,俱牟之音转。虙今读如密,密固出于牟也。”1)这样说来,“伏羲”的多种文字称谓,只是后人对原古音读落实到文字上的不同处理,这些不同的文字并没有独立的、特殊的含义。因此像有的学者考证的伏羲之“伏”为匍匐,有潜藏之意;雹戏之“雹”字从雨从包,意雨后包着的种子发芽;包羲之包,谓包裹着的元气,即胎儿。这样孤立地求其字义,附会衍义,就加上了很多人为的成分。这些附加成分也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无法证明。

伏羲、苞羲、密羲之“羲”,与羲和、羲仲之“羲”同源、同义。这个族团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观天观地观四方。

传说中的伏羲,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甚至是一个大的族团,而且包含着这个族团的若干世系。《遁甲开山图》曰:“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袭庖牺之号。”十五代,千年左右,皆袭庖牺之号。因此文献和传说中的伏羲,是一个庞大的族团及若干世系在一个漫长的时间及广大的空间中的生息、生活、生产活动的支离破碎的记忆。这是伏羲足迹散布祖国四面八方的历史原因。

庖牺氏族繁衍迁移,以及氏族部落间的分衍和联合,庖牺氏族或者说庖牺的子子孙孙,已分布到中华大地的东西南北。庖牺氏的子孙们,都在自己的新居地建庙堂、墓地,祭祀自己的远祖和近祖。这样各地都留有伏羲氏族的足迹和遗迹。由于伏羲时代还没有文字记载,伏羲时代的种种史迹,是靠耳口相传到后世的。甲骨文、金文中还没有发现关于伏羲氏族的确切记载。据学者考证,战国中期以前典籍,如《墨子》、《左传》、《国语》、《孟子》中,均无伏羲的史影。伏羲史影主要出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及尔后的文献中。战国、秦汉及以后史书的记载,已经与伏羲时代相当相当久远了。因此史书记载的伏羲出生、活动地域,遍布各地并互有抵牾,就像司马迁说的:“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弄清伏羲氏族的根据地,弄清伏羲的出生地,弄清伏羲氏族文化的原点,就困难重重。

同时伏羲氏在文献中还有一个特点,即有些学者注意到的,在战国中期以前的典籍,如《墨子》、《孟子》、《左传》、《国语》中,均无提及伏羲(但有太皞),而最早记载伏羲的是战国中晚期的《庄子》。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中的伏羲亦虚亦实,亦神亦人,因此对伏羲这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增加了一些神秘莫测的色彩。

对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关系,史学前辈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

钱穆先生说:“从一方面来看,则古史若经后人层累的造成;惟据另一方面看,则古史实经后人层累的遗失而淘汰。层累造成之伪古史固应破坏,层累遗失的真古史,有待探索。此其一。各民族最先历史无不从追记而来。故其中断难脱离‘传说’与带有‘神话’之部分。若严格排斥传说则古史即无从谈起,此其二。”2)

吕振羽先生说:“而传说竟如此普遍的被传述,说明它正是历史真实的流传和反映。” “和这些传说结合着的人物不论其人物之有无,确实是合于历史的法则的;但其次序的颠倒凌乱,正表现了神话传说的本色。” 3

总之,各种神话传说,都是对我们远古祖先历史的一种模糊的但确是真实的反映。透过这些神话的、模糊的甚至于互相矛盾的史料,经过科学地分析整理,仍能宏观地把握历史的大致轮廓和发展逻辑。就像钱穆先生说的:“亦有骤视若两传说确切相反,不能并立,而经过一番新的编排与解释,而得其新鲜之意义与地位者。”4)

、对伏羲出生天水成己的讨论

汉时的成纪确实在天水,更准确地说,汉时天水郡确有成纪县或者说成纪这个地名,这在《汉书·地理志》里有明确记载。但汉时或者说《汉书》中的这个成纪,就一定是伏羲所出生的那个成纪吗?从伏羲出生到西汉,中间有着几千年的时间间隔,伏羲时还没有文字,我们先人的交流还处在很原始的耳口相传的阶段。因此,伏羲出生地的成纪位在何方,文献记载中有很多不确定性,甚至于是互相矛盾的,因此需要对众多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更为合理的结论。

尽管伏羲出生地在天水的历史结论有很多合理性,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目前似乎也已成定论和热点,但这个结论与我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明显相悖。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虽然未必就一定正确,但那些权威的史学家们之所以坚持他们的观点,必有其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他们的观点也是从研究他们已掌握的历史资料中得出的结论。例如:

蒙文通在《古史甄微》一文中引《左传》:“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后说:“太昊之胤,胥国于济、兖之间,知风姓诚东方之民族也。”“而海岱之间,实为其根据地。” 9)

徐旭生先生在《我国古代部族三集团考》中说:“据我们现在的意见,太皞氏族在东方,属于东夷集团。” 10)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居住在东方的人被称为‘夷族’,太皞是其中一族的著名酋长。”11

大量文献资料表明,伏羲氏族的根据地在东方。

《左传》昭公十七年:“陈,大皞之虚也。”陈,今河南淮阳。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卷八:“陈州为太皓之墟。东关城内,有伏羲女娲庙。”“东关外有伏羲墓,以铁固之。”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施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任,在今山东济宁附近的泗水之滨;宿,在东平县东,须句,在东平县西,都在济水下游;颛臾,在平邑县东。太皞族裔都分布在济水流域和汶泗一带。

《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东方之极,自竭石东至日出搏木之野,帝太皞。”

《淮南子·时则训》:“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榑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山海经·海内经》:“名曰建木(也就是东海的搏、扶木),百仞无枝┅┅太皞爰过,黄帝所为。”

《帝王世纪》:“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东方于五行中属木,四时中属春,行次皆最先。日出东方,太皞之位。

《史记·秦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汉儒又称泰皇为泰帝。颜师古《汉书注》云:“泰帝者,即泰昊伏羲氏也。”《白虎通》曰:“王者功成封禅必于泰山者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泰皇,主春,德木,位在东方,万物之始也。泰山,王者之始交代处。《吕氏春秋·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太一(泰一)是泰皇的化身。泰(太)昊伏羲氏之泰,与泰山之泰同源,泰山乃泰(太)昊的发祥地。

《封禅书》云:“泰一泽山君地长用牛。”《史记索引》:“云:”‘泽山’,《本纪》作‘峄山’。‘泽山君地长’,谓祭地于峄山,同用太牢,故曰‘用牛’。”意为泰一与峄山君同祀。峄山,《尔雅》曰:“鲁国邹县有峄山”。因此祭泰一、峄山君,都在泰山周围。

《孝经钩命诀》:“伏羲乐曰立基,一云扶来。”立基,立己、来(莱)己、斄己。今寿光和日照有己地;扶来,即浮来,在今沂水县,《左传》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杜预注:浮夸风来,己邑。

《左传》郯子曰:“太皞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帝王世纪》有“庖牺氏,┅┅蛇身人首。”《列子》:“庖牺氏,┅┅蛇身人面。”

原古的先人,对龙、蛇、虫、蚕,不可能有明确的界定。有的学者还认为,太皞風姓,風族的图腾也是虫。而虫、蛇、蚕的甲骨文是巳,巳与己通。少皞为己姓之祖。己、巳、龙、蛇、蚕,虫,都是太皞、少皞族的图腾符号,都是东夷族的图腾符号。太皞应为史学界公认的东夷族首领。

太皞、少皞之皞,或写作昊。《说文》:“皞,皓旴也。从日皐声。”段玉裁注:“皞”的本意就是太阳始出时发射而出的灿烂光辉。,属于大汶口文化类型的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一字为“ 炅 ”。李修松、陈怀荃、王树明等学者均认为,该字所表达的意思是太阳在耸峙的群山之巅高高升起,透过云气发射出灿烂光辉。这是“皞”源于东夷的又一证明。12)

上述种种史料表明,伏羲太(泰)皞的发祥地、根据地,在东方,在泰山周围。

、成纪曹州说

与太皞伏羲氏出生地相关的还有雷泽、华胥、九夷这些地名和氏族名。关于这些地名、氏族名的西方说,上面已作了详细介绍,这些地名、氏族名也有东方之说,也就是文献和传说中,这些地名和氏族名,也在东方,具体说在曹州大量出现。

1、关于雷泽

《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大足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庖牺。”宋均注曰:雷泽地名,华胥伏母。郑玄注:雷夏兖州泽。《禹贡》:“济、河惟兖州”,言兖州在黄河与济水之间,即今河南东部与山东西部的交界地。

《尚书大传》曰:“舜渔于雷泽”,郑玄注:雷泽,今属济阴。济阴即今山东荷泽地区。《帝王世纪》曰:“夸河又左径雷泽北,其泽薮在大成阳故城西一十余里,即舜所渔也。泽之东南即成阳县。”

《禹贡》:“雷夏即泽,灉、沮会同。”《传》曰:“雷夏,泽名。灉、沮二水,会同此泽。”《地理志》:“雷泽在济阴成阳县西北。”《括地志》:“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通典》:“雷泽县本汉成阳县。”胡渭按:今山东兖州府曹州东北六十里有成阳故城,北与东昌府濮州接界。雷夏在曹之东北,濮之东南。

上述各种典籍中记载的雷夏的方位完全一致,这应是“大足迹出雷泽”之雷泽,在古兖州府曹州东北的成阳。汉成阳故城在今荷泽市区东北30公里的胡集村一带。顺便说一句,大足迹出雷泽的“雷泽”在成阳故城附近,成阳之“成”与成己之“成”似乎有些关联。

2、关于华胥氏

关于华胥氏的称谓和地望比较复杂。华胥氏之“华”是否一定就是华夏之“华”,这是个既需要资料证明,也需要研究方法更新的问题。华胥之“华”也许不是“华夏之“华”。伏羲氏传说过于久远,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关于有关伏羲的人名、地名、氏族名,求其音比求其字更为可靠。例如华胥氏,《帝王世纪》曰“华胥氏”,《庄子》、〈路史〉曰赫胥氏、赫苏氏。“赫”,齐地今读huo,“和”,也读huo,即“活”音。华、赫、和,音同义同。《徐锴说文系传》云:“华本音和,故今人谓华表为和表。”华也读敷,《诗本音》“灼灼其华”,注:华音敷。《唐韵古音》亦音敷。郭璞“江东谓华为敷”,陆德明:“古读华如敷,不独江东也。”敷、伏音同,华胥氏或许就是伏胥氏、伏羲氏,《遁甲开山图》就载华胥氏也袭伏羲之号,因同属一个大的族团。

华、瓠同音同义。《说文》:“匏,瓠也。”《幽风·七月》:“八月断壶。”《传》云:“壶,瓠也,又作华。”瓠、华古音同,瓠,葫芦也。这就引申出一个非常玄妙而重要的问题,即瓠子河的含义。《水经注疏》对瓠子河的源头和流迳地域作了详细论述,但为什么命名为“瓠子河“?没有说明。但《水经》已经揭示了”瓠“与”华胥氏的关系。

《水经注疏》云:“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瓠子河故渎,又东迳桃城南。”按《方舆纪要》:桃城亦即姚城区因姚墟而名。应劭曰:姚墟与雷泽相近,世称为姚城是也。“瓠河又右迳雷泽北,其泽薮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一十余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渔也。(会贞按:《史记·五帝本纪》:舜渔雷泽。)泽之东南即成阳县。” 如此说来,濮阳东的瓠子河流经的桃城、雷泽、阳城也就是华胥氏履大足迹而有娠处。这样瓠子河之“瓠”即与前文有葫芦河之“葫”同义。也就是说,这里就是华胥氏族或者说是华胥之洲的所在地。而这个“华胥”与“雷泽”是紧密相连、同在一个区域的。

瓠子河再往下流,“其东北者为济河,其东者为时水。”总之。瓠子河会入了济水,而济水也是好多河流会聚一起。《拾遗记》载:禹入一深数十里洞穴,见一蛇身人面之神,即羲皇,授禹八卦之图,禹曰:“华胥生圣人子是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华胥是九河神女。如果将上述诸文献记载模糊化,瓠子河、雷夏泽、济水、九河、华胥洲等,这些地名笼统地表明了伏羲母华胥氏怀孕地,是河、济下游那片河湖纵横交错的水中一高地上,即华胥地域的一洲(《尔雅》:“水中可居者曰洲。” )上。《路史》云:华胥氏死,“葬朝阳”。《寰宇记》曰:“赫胥氏墓,在临济东故朝阳城内一里,今章丘。”《章丘县志》载:古朝阳城内有赫苏氏陵。朝阳故城在故章丘县城北五里。

但《列子》所述之华胥氏所在地就有些神秘莫测。《列子·黄帝篇》云:黄帝“游华胥之国。华胥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说明华胥之国距齐国几千万里。这位列子在论说华胥国的地望时,是以齐国为中心来说西和北的。古有齐为天下之中心说,《水经注疏》云:淄水“又东迳临淄县故城南,东得天齐水口,谓之天齐渊。” 这恐怕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东方族团的一种地理观念。守敬按:“解道彪《齐记》临淄城南有天齐泉,五泉并出,言如天之腹齐。”如果以临淄为天下中心的话,华胥之国在弇州、台州西北,其大体方位也是在濮阳以东这个区域。。列子所说的这些地名是黄帝梦游之地。但梦境中总有现实的影子,是把现实梦幻化了。梦中的弇、台虽不是州名,但确有此地。

弇,《说文》:“弇,盖也。” 段玉裁注:“古奄、弇同用,复、盖同义。” 《周礼·考工记》:“‘弇声郁’作奄。弇、奄一字。”山东莘县有弇山;古奄国在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台,《古史帝系考》:“邰有二邰,有武功之邰,稷国也;有齐鲁间之骀,姜国也。”泰山周围皆有弇和台(邰)。因此,与弇、台相邻的华胥氏,也应离泰山不远。模糊地判断,与上述说的雷泽、瓠河、济水也不远,大体属于一个区域。

综上文献所述,伏羲出生地成纪应在濮阳以东的成阳地区,即今荷泽地区。那么伏羲出生地成纪在何处?对成纪的理解有二,一是一个地方的名称,二是同一地区的两个地名。《路史》载:伏羲“生于仇夷,长在起城。”是说伏羲生在仇夷(或曰仇池、九疑),《元和郡县志》云:“武都之仇池山,在今成州界。后魏平仇池于仙陵山东置武都镇。废帝改置武州。”“武州,《禹贡》梁州之域”,仇池,或者成州,在古梁州;长在起城,起、己同义,起的本字是“己”,即长在己(或曰成己(纪),汉成纪县在秦州,而《元和郡县图志》曰:“秦州,《禹贡》雍州之域。”这些记载说明,伏羲出生地与成长地不是一地,仇池的“成”在梁州,成纪的“己”在雍州。根据此理,雷泽在城阳,古郕国所在地,即《元和郡县图志》所云:“雷泽县,本汉成阳县,古郕伯国。”因此雷泽也就是“成” 。《史记·地理志》注云:“成阳在定陶。”而定陶就是济阴郡曹州;古时济阴曹州还有一地名,己氏邑,汉时为己氏县。在今曹县城东南23公里的楚天集(旧称楚丘集)。因此,古定陶、古曹州界内既有“成”也有“己”,再综合雷泽、华胥之说,说古定陶、古曹州是伏羲出生地,与文献记载非常吻合。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1609-1345649.html

上一篇:在潘家园地摊购得几份甲骨文论文初稿
下一篇:伏羲出生的成纪考(二)
收藏 IP: 111.193.209.*| 热度|

8 张晓良 郑永军 王安良 尤明庆 宁利中 信忠保 谢钢 程少堂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