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by0310

博文

黄铁矿载金的特征---黄铁矿,五角十二面体---必看(精华)

已有 20832 次阅读 2016-4-19 17:5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 黄铁矿粒径一般0.2mm-2mm,弥散到石英中导致石英呈烟灰色。

  • 当黄铁矿呈细小蜂窝状集合体出现并伴有大量石英出现时,显示出金矿化比较强烈。

  • 他形或半形的铁矿,较自形的铁矿含金量大,黄铁矿的晶体形态差,聚形晶体
    大形体附有小体,镶嵌黄铁矿晶有复杂带结构的黄
    等,含金较好的重要标志。

  • 垂直分带上,通常从矿体上部下部,黄铁矿晶形存在着{100} 由多多,{210} 和{111} 及其聚形由少少的变化规律(徐国风,1987) ;

  • 水平分带上,从矿体到近矿蚀变围岩至较远处的无矿化蚀变围岩,黄铁矿依次发育五角十二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到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直到立方体晶形(邵洁琏,1988)

  • 通常黄铁矿粒度越小越破碎,含金性就越高毛景文等(1997) 通过对湖南万古金矿区蚀变破碎板岩型金矿石中不同晶形不同粒度的早期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微晶他形黄铁矿的含金量(103.63×10-6 ~144.46×10-6) 较细粒-粒自形黄铁矿的含金量(7.86×10-6 ~11.62×10-6) 高出6~8 倍,且黄铁矿愈破碎含金性愈好不同晶形的黄铁矿含金量又以五角十二面体或结晶不完整的为最高

  • 一般认为,金矿床中成矿黄铁矿的 As 含量总体来说与含金性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含 As 越高金含量亦越高。

  • 对胶莱盆地及周边金矿床中金矿物的粒度进行了统计,西涝口金矿床金矿物粒度以微细粒为主,次为粗中粒; 辽上金矿床金矿物以中细粒为主,次为粗粒; 沙旺-土堆金矿床以中细粒为主,次为微粒; 大庄子金矿床以中细粒为主,次为粗粒; 蓬家夼金矿床七宝山金矿床发云夼金矿床金矿物粒度也是以中细粒为主从以上来看,各金矿床金矿粒度分布范围基本类似,都是以中细粒为主, 显示金矿物具有相似结晶过程

  • 含金量少于3克/吨,中粗粒黄铁矿化,晶形正方体

  • 金10克/吨

  • 当黄铁矿中主元素含量比为亏S(即Fe过剩) 时显示电子导型(即N型)热电动势,主元素含量比为亏Fe(即S剩)时显示空穴导型(即P型)热电动势

  • 而在山东焦家金矿中,黄铁矿的形成可划分为 5个世代,也分别形成于 5成矿阶段,其中第一和第五世代的黄铁矿多以粗粒自形的立方体为主,含金性较差,而第二四世代的黄铁矿则多以细粒中粗粒半自形的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为主,含金性较好。





根据热液金矿的规律,越是靠近体上部,黄铁矿的单形种类越多,聚形种类也越多
爆裂法测温结果表明,黄铁矿在长温度较高或较低时,易形成{100}简单晶体;而在 227~ 310中温间,易形成各种事实上,这个间恰好对应于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这时热液中含的各种元素杂质多,黄铁矿的高指数面网容易附各种元素杂质而导致各种形晶的大量出现以,在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出现大量复杂形晶。

在西这种黄铁矿脉向深部逐渐转变为块状磁黄铁矿-黄铁矿随着磁黄铁矿的增加,矿脉金品位迅速降低因此,磁黄铁矿的大量出现,可能标金矿化快要尖灭










(1)从宏观上分析:

粗粒的黄铁矿比细粒的黄铁矿含金性差;

五角十二面体的黄铁矿比立方体黄铁矿含金性高;

在粒度相当的情况下,晶形差的比晶形好的含金性高;

粉末状烟灰状破碎状黄铁矿为含金性最高的黄铁矿;

浅黄-亮黄色的黄铁矿含金性相对较低;

构成脉状的黄铁矿,其周围石英含量少时,其含金性就高;

单一黄铁矿化的矿石比多金属硫化物矿石含金性低,单晶多不含矿
(2)随着深度的增加黄铁矿中粗粒含量下降,粒含量增加, 微粒含量猛增, 黄铁矿中金的含量 (微细粒含量为主)及金的成色增加,同时指出金的品位在降低在选矿方面应引起重视 随着深度的增加,在逐渐减小, 同时还可以看出黄铁矿的中粗粒含量在下降,细粒含量增加,微粒含量在猛增也就是说,在焦家金矿随采矿深度的增加黄铁矿的粒度在逐渐减小
( 3) 黄铁矿的晶形特征也为现场肉眼鉴定提供依据,五角十二面体的黄铁矿比立方体黄铁矿含金性高; 在粒度相当的情况下,晶形差的比晶形好的含金性高,等等,这些为地质人员现场指导生产提供了依据

矿床大低温矿床。矿物包裹体温一般为100-400℃,金成矿温度主要在200-300或更低些。

实验表明黄铁矿形成温度在小200300(350)时,常常以立方体单形为主,200-300成黄铁矿是角十二面体聚形故 温度件之一。

岩金矿床地质事明,黄铁矿金最矿物一,对寻找金矿有意义
形黄铁矿其物化环境亦是金元素化迁移有利环境金的沉淀常常发生在同一成矿阶段的黄铁矿晶出之后或稍后时候,角十二体黄铁矿形成条件的实验结果解释岩金矿床要是中低温成因的因。


黄铁矿载金的原因和特征.pdf

   不同的地质环境和不同的热液条件下,黄铁矿的结晶行为不同,导致黄铁矿在粒度、自形程度、晶体形态、热电性、裂隙发育程度以及杂质元素的含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同标型特征的黄铁矿,其载金的能力不同。
3.1 粒度与载金能力

   在金矿成矿的实际过程中,因饱和度常与温度成反比,故在温度较高的早期阶段,热液的过饱和度,虽然黄铁矿的生长速率小,但因黄铁矿的成核率较小,形成的晶核数量少,热液中的铁和硫聚集到数量有限的黄铁矿颗粒上,使得黄铁矿生长成粒度较大的颗粒;在温度较低的中晚期阶段,热液的过饱和度较高,虽然黄铁矿的生长速率大,但因黄铁矿的成核率也大,形成的晶核数量多,热液中的铁和硫分散生长到众多的黄铁矿颗粒上,致使黄铁矿的结晶粒度较小由于快速生长的黄铁矿,其表面上的结晶中心多(多二维核生长),各结晶中心间众多的凹陷和凹角为自然金的成核和生长提供了有利的位置;并且在这种快速生长的黄铁矿表面上结晶的自然金微粒,没有充足的时间被黄铁矿排出而包裹于黄铁矿内,使得快速生长的黄铁矿相对于缓慢生长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载金能力。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快速生长形成的细粒黄铁矿比缓慢生长形成的粗粒黄铁矿载金能力高。

3.2 自形程度与载金能力
   自形黄铁矿由规则的晶面所围限,其表面较平整。他形黄铁矿表面不规则,其上常发育众多的凹陷和凹角。因此,他形黄铁矿表面比自形黄铁矿
表面具有更多的有利于自然金成核和生长的位置,使得他形黄铁矿比自形黄铁矿具有较高的载金能力。此外,他形黄铁矿的发育,主要是由快速生长和相邻矿物颗粒生长的空间竞争引起的,他形黄铁矿颗粒间或与其它矿物颗粒间存在的凹陷和凹角,为晶隙金的成核和生长提供了有利位置,这也导致他形黄铁矿比自形黄铁矿载金能力高。

3.3 晶体形态与载金能力
   黄铁矿的晶体形态主要有
立方体{100}五角十二面体{210}八面体{111}及其聚形。对黄铁矿晶体三个主要单形晶面的微形貌和生长机制的研究表明:

  • 硫逸度较低的条件下,黄铁矿主要表现为{100}面上的层状生长,形成晶面光滑或具岛状生长条纹的{100};

  • 随着硫逸度的增高,{100}面上的垂向生长速率增大,出现由{100}面上生长层边缘的阶梯面构成的{210}和{111}面,形成具正条纹的{210}、{111}或其与{100}的聚形;

  • 硫逸度再增高,出现{210}面上层状生长形成的具负条纹的{210};

  • 硫逸度更高的条件下,{210}面上的垂向生长速率增大,形成由{210}面上生长层边缘的阶梯面构成的{100},其上具平直的聚形条纹。

   由于{210}和s面{100}面上经常发育聚形条纹,且其形态规则,高度条纹的阶梯较大,为自然金的成核提供了有利的凹角,生成的自然金颗粒也较稳定,且容易被黄铁矿包裹。因此,{210}和S面{100}及其聚形黄铁矿具有较高的载金能力,这与黄铁矿合成实验的结果一致。

对于光滑的{100},虽然其上有时形成岛状生长条纹,但该种条纹由大量细小的阶梯构成,阶梯高度较小,在凹角处成核生长的自然金颗粒常凸出于阶梯之上,不易被黄铁矿包裹,因此,表面光滑的{100}黄铁矿的载金能力要低。

3.4裂隙发育程度与载金能力
   先期形成的黄铁矿在后期的构造活动过程中发生破碎,在其内部可形成大量的裂隙和微裂隙。此外,先期形成的黄铁矿在后期热液活动过程中发生淬冷或加热,也可在黄铁矿内部形成微裂隙。这些裂隙侧壁上的凹坑和凹角以及微裂隙本身构成的凹陷,为含金黄铁矿在碎裂过程中金的固态扩散,或后期热液活动形成的裂隙金和晶隙金的成核和生长,提供了有利位置。因此,裂隙发育程度高的碎裂状黄铁矿具有较高的载金能力。
   综上所述,细粒、他形、裂隙发育程度高、和Sb含量高以及P型的黄铁矿,载金能力高;自形黄铁矿中的{210}、S面{100}及其聚形晶的载金能力高。

   这与许多金矿床的地质事实相吻合。例如,胶东地区的焦家、新城、仓上、三山岛、玲珑、栖霞等金矿床,矿体内的黄铁矿比围岩中的黄铁矿粒度细,他形颗粒多,自形晶中{210}和s面{100}及其聚形多,P型黄铁矿出现率高;而富矿体比贫矿体中的黄铁矿粒度更细,他形颗粒更多,自形晶中{210}或s面{100}所占比例更高。

   另外,胶东地区的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或超高品位金矿床中,P型黄铁矿出现率均很高。滇黔桂和川陕甘金三角区的卡林型金矿床,他形黄铁矿表面和微裂隙中生长较多的次显微颗粒金。美国内华达州的卡林型金矿床,细粒黄铁矿比粗粒黄铁矿含金量高,含As高的黄铁矿比含As低的黄铁矿含量高。


补充:



   胶东各金矿在成矿早期,由于成矿温度较高,例如陈海燕(2010)研究金青顶金矿矿化蚀变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多集中在250~350°C,主成矿期多集中在190~290°C,矿化后期多集中在150-230°C,物理化学环境为氧化、酸性环境,

   例如陈光远等(1989)研究玲珑金矿认为成矿阶段从早期到晚期为弱氧化-还原-弱还原状态,主成矿期为氧化向还原转换阶段,造成金络合物沉淀,黄铁矿微粒有足够能量(温度高)和时间(成矿环境为氧化、酸性,未沉淀)形成规则晶体形态,一般以a型为主,K值最小;

卢焕章等(2004)总结出爆裂温度往往高于均一温度,接近形成温度的上限值。因此,在低于300℃时黄铁矿易形成聚形晶体,而高于300℃时易形成立方体a。

a立方体,e五角十二面体和八面体三种晶形

黄铁矿主要晶形为立方体{100}、角十二面体{210}、八面体{111} 的单形及聚形
在金矿成矿的实际过程中,因饱和度常与温度成反比,故在温度较高的早期阶段,热液的过饱和度,虽然黄铁矿的生长速率小,但因黄铁矿的成核率较小,形成的晶核数量少。

黄铁矿在不同条件下, 晶形与介质环境的关系大致为:

  • 高过饱和条件下易形成八面体{111}及聚形黄铁矿,

  • 低过饱和条件下易形成立方体{100}及五角十二面{210}聚形黄铁矿;

  • 黄铁矿的结晶习性对所形成环境的变化反映极为敏感,在低的过饱和度低硫逸度以及比其最佳形成温度高或低很多的温度条件下,有利于{100}的发育,晶形较简单;

  • 在适中的温度,缓慢冷却和有充分物质来源的高过饱和度硫逸度条件下,有利于 {210}{111}的出现,形趋于复杂

可以看出第1阶段黄铁矿在矿体垂直空间上晶形化具有以下规律: 头部八面体O{111} 往为O{111}+a{100}聚形及O{111}+e{220}聚形; 中部以五角二面体e{210}型为主的晶形并a{200}+O{111} 聚形及a{100}+e{220}聚形; 尾部为以a{100}+e{220}为主的聚形而且愈往深部a{100}a-e 聚形所占比例越大

  • 立方体晶形出现在较高温度或温度梯度大且硫过饱和度低的低温环境中, 常出现在围岩和金矿床弱矿化带中,一般形成于岩浆晚期或岩浆期后阶段;矿体下部立方体晶形占优势

  • 五角十二面体在温度适中度梯度小S过饱和温度高的环境中形成,常分布于强矿化地段, 多形成于矿化中期和中晚期;中部以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为主

  • 八面体六八面体的结晶习性与五角十二面体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它可在成矿晚期浅部低温弱碱及高As的环境中出现上部以八面体居多

因此,在空间上,矿体下部立方体晶形占优势,中部以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为主,上部以八面体居多

一般说来,与金矿化有关的黄铁矿多半为立方体{100},次为五角十二面体{210},再次为八面体{111}。



与真正的黄金比起来,黄铁矿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第一,它的比重比金子小很多,在体积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金矿石的重量大约是黄铁矿的四倍;

第二,真正的黄金发红,也就是说它带有一些红色色调,而黄铁矿却没有;

第三;纯净的黄金很软,和手指甲的硬度差不多,而黄铁矿确实是十分坚硬的。

引自:http://ask.kedo.gov.cn/resource/naturalist/dldz/617286.shtml

而山东焦家金矿中,黄铁矿的晶体种类较多,单形晶以{100}{210}{111} 为主

聚形晶形{100}+ {111}{100} + {110}{100} + {210} + {211}+ {111}

{210} + {100}{210} + {100} + {111}

{111} + {100}{111} + {100} + {210}, 且不同中段的黄铁矿晶体形态又不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001-971231.html

上一篇:胶东谢家沟金矿床围岩蚀变类型
下一篇:与金矿化有关的黄铁矿多半为立方体{100}次为五角十二面体{210}
收藏 IP: 111.206.86.*| 热度|

1 魏焱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