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岩蚀变类型
按照蚀变与成矿过程的早晚关系,谢家沟金矿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发生在主体矿化之前的钾化、硅化,与矿化大致同期的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等,成矿晚期以碳酸盐化和硅化为主。
(1)钾化:钾长石化是本区较早出现的围岩蚀变,是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形成。钾长石呈深肉红色,自形、半自形,粒径较大,为 l~1.5cm,无双晶,团块状,分布不均匀,为最大微斜长石。钾化蚀变多分布于蚀变带外侧,当绢英岩化不发育时,可邻近矿体出露,或呈面型分布,或呈脉状沿裂隙产出。局部地区钾化强烈,围岩几乎全由钾长石组成,构成宽度较大的钾长石化带。
(2)绢英岩化:是区内最广泛的一类蚀变,主要分布于控矿剪切带及两侧。绢英岩化带一般宽几米至数十米不等。花岗质岩石经绢英岩化后,原岩岩石结构模糊,长石边界不清,出现大量绢云母和游离石英,形成类似的孺虫状结构。局部地段绢云母和石英分别集中,石英常在绢英岩化的外侧,形成窄而富集的硅化带。由于绢英岩化蚀变为同韧性剪切作用阶段的产物,绢云母多呈定向排列,蚀变过程中形成的石英也具定向性排列,石英和绢云母共同构成剪切带的 S 组面节理构造。有时绢云母沿长石矿物双晶纹或节理面发育。另外,随远离主矿体,绢英岩化蚀变岩中的硅质含量逐渐减少,在矿体中心部位局部形成石英硫化物脉。
(3)硅化:硅化指原岩(黑云母花岗岩)经过热液蚀变作用后形成的隐晶质或细晶质硅质岩。宽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岩石致密,成黑灰色,花岗岩成迅速的渐变过渡。硅化主要见于燕山期脉岩的两侧,有时产出在花岗岩中的剪切构造片节理化带中。在该矿床的 1 号脉带北部,8 号井 195 水平 120 穿,7 号脉带见有含金硅化带。
(4)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部位即为该矿床的主矿体所在部位,矿体品位的高低与绢英岩中黄铁矿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黄铁矿呈细粒状、浸染状或细脉状叠加于绢英岩化之上,构成黄铁绢英岩,其宽度较绢英岩窄,黄铁矿的含量随远离矿脉而减弱,黄铁矿化的出现与矿脉内硫化物成矿阶段的发育程度及绢英岩的碎裂程度有关。网脉带矿体的围岩中,由于围岩碎裂发育,围岩中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伴生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广泛,与矿体成渐变关系。复合脉矿体的围岩中,黄铁矿化并不普遍,但当其出现时,总与绢英岩化伴生,绢英岩化带中局部黄铁矿化的出现构成了在横向上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绢英岩化带的断续连接。
(5)黄铁矿化:指在花岗岩单独出现或在钾化带叠加产出的黄铁矿化。在黑云母花岗岩中,辉绿岩、基本区的中基性脉岩及早期的的煌斑岩中均见有细粒浸染状黄铁矿化的出现,在本区的晚期石英硫化物脉围岩中,黄铁矿化更为发育。单独的黄铁矿化,伴生的金矿化较弱或无金矿化,一般情况下,黄铁矿化蚀变岩含金量不大于 0.5×106。
(6)绿泥石化:绿泥石化一般分布于绢英岩化与钾化的过渡带,或叠加于弱绢英岩化带之中,通常不含金或含极少量的金。绿泥石化岩石颜色呈灰绿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