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r112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ar1120

博文

哈尔滨桥梁事故的记者报道是否太标题党了 精选

已有 6569 次阅读 2012-8-28 09: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记者, 标题党, 桥梁事故

哈市坍塌匝道造价709万 大桥曾改结构节省2亿元http://news.qq.com/a/20120828/000114.htm
今天早上,各大网站都争先转载了这么一则新闻。标题看起来真是吓人。


首先一看标题,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709万的项目,节省了2亿元,也就说曾经的造价是20709万元,节约了96%,这不禁让人怀疑当初是怎么定的预算,改结构能省这么多钱??


仔细看内容,第一段:
据哈尔滨市政府网站此前发布的消息,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曾更改结构,将原工程设计的混凝土结构改成钢混结构,缩短了工期并节约钢材费用2亿元。

首先发现标题就是唬人的,人家2亿元是整个大桥疏解工程,不是这一个匝道。

很快问题又来了:将混凝土结构改成钢混结构,缩短工期没错,但是能节约造价吗?按照我的理解改成钢混结构,提高了含钢率,应该是增加造价才对呀?

直到看到最后一段,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
文中还称,新型“组合梁”中钢梁部分每平方米用钢量为300公斤,常规使用的闭口钢箱梁每平方米用钢量需在650-750公斤,因此每平方米可节省钢材300多公斤,8段“U型钢梁”共节省钢材约2万吨,节约资金2亿多元。“U型钢梁”安装后具有承受压力大、桥梁钢度性能好、造价经济等特点。


节约2亿元是相对于钢箱梁而已,不是相对于混凝土梁而言。

可以推测,当时为了缩短工期,考虑过钢箱梁和组合梁两种方案,而最终选用了组合梁,比钢箱梁节约了2亿。而从原方案混凝土梁改成组合梁并没有节约造价。


所以标题中说的完全是子虚乌有。

不知道记者在写完稿件是否会自己看过一遍,这里恐怕已经不是缺乏专业知识的问题了。因为从正文中很容易就发现自己是前后矛盾的。

我恶意的猜测,是不是为了追求新闻冲击力,故意这么写的呢,这样是不是误导公众呢?

这样做的写法,容易让人产生以下误解

1、当初造价为什么定这么高,是不是有猫腻?

2、是不是为了降低造价而导致事故发生?(实际情况是造价没减少,而是增加了)


最后“一位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称,砼梁结构就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与钢-混凝土叠合结构(简称钢混结构)最大的区别是在重量上,混凝土要比钢重得多。工期上,混凝土是浇筑的,工序繁杂;钢结构只需绑起来即可,所以更省时间”

钢结构只需绑起来即可”,这个恐怕又是记者笔误吧,如果这是这位专家的原话,那还真不能具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4850-606634.html

上一篇:桥梁事故原因调查应慎之又慎
下一篇:不知道算不算弄巧成拙——我的青年基金意见
收藏 IP: 171.216.172.*| 热度|

11 刘洋 赵美娣 吕喆 李汝资 蒋德明 于全耀 赵凤光 谢龙 李学宽 李天成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