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zha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zhai 泥土的芬芳

博文

FITEE推出“软件定义网络(SDN)”专辑

已有 3939 次阅读 2016-7-22 20:4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SDN, 软件定义网络, FITEE, 中国工程院院刊

中国工程院院刊《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推出

未来网络软件定义网络(SDN专辑


经过40多年发展,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其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随着网络规模扩大,流量激增,传统基于分层协议的网络体系架构在诸如骨干网络、数据中心网络、移动网络等环境下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改变现有僵化的网络体系架构,以适应不断兴起的新型应用需求,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技术起源于2006年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项目组。SDN技术的核心是将网络的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分离,通过集中式的控制平面来为网络提供一种全新的、基于软件可编程的开放体系架构。它的出现很快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并带来新一轮网络技术变革,成为解决未来网络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学术界,SDN蝉联了20082009年的SIGCOMM“最佳演示奖,并被麻省理工学院和多家咨询机构评选为IT领域未来十大技术之一。在工业界,SDN技术帮助谷歌公司将其覆盖全球的数据中心互连网络(B4)的平均链路利用率从30%提升到95%以上,让人们看到了SDN的巨大潜力。美国电信运营商AT&T提出的Domain 2.0计划,迈出了SDN在运营商网络部署的第一步,随后中国三大运营商也成功实现了SDN的小规模商用。SDN技术正在加速从学术走向产业,SDN在云服务提供商和通信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部署比例将从2015年的20%提高到2016年的60%;到2019年,应用于数据中心和企业局域网的SDN交换机和控制器收入将达到122亿美元。

SDN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工程院院刊《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策划了未来网络之软件定义网络专辑,通过专题约稿和严格评审,选取了一些代表SDN研究前沿或热点的主题论文,涵盖了网络可扩展性、网络虚拟化、网络管理、SDN应用等诸多方面。例如,在SDN扩展性方面,由于单个控制器容易造成单点故障、高时延等问题,难以在骨干网等大网中落地部署,SDN控制平面正逐步开始向层级化、分域化的方向演进。西安交通大学的Peng Zhang团队、大连海事大学的Zhi-yang Li团队和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Gang Xiong团队分别通过研究新的多控制器架构、新的控制器放置算法和虚拟服务放置算法,更加有效地完成多控制器协同控制、优化控制时延和服务时延。在网络虚拟化技术方面,SDN使得虚拟网络的落地部署成为可能,并逐步成为云数据中心中网络虚拟化、租户网络隔离的关键技术。空军工程大学的Shui-qing Gong团队提出了新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来解决SDN网络虚拟化问题。在网络自动化管理方面,传统网络是封闭和非智能的,缺少自动排错与恢复的能力,需要人为参与来保障网络的可靠性,而SDN具有集中式控制、获取全局信息的能力,为网络添加了智能的大脑。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Chung-Horng Lung团队利用SDN技术完成了多播中的自诊断与自恢复,使网络变得更加可靠。在SDN应用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JianYang 团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的MingChen团队分别研究了新的多播调度算法和流量调度算法,为语音和视频等业务提供可靠的时延与带宽保障。美国奥本大学的Shiwen Mao团队则探讨了SDN在未来无线通信中的潜在应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感谢入选论文的作者们出色的工作以及国际同行评审人宝贵的意见。特别感谢三位客座编辑——北京邮电大学的黄韬博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F. Richard Yu博士和工程院刘韵洁院士——为专辑筹备付出诸多心力。期待我们选取的论文能够推动对这些前沿或热点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能够服务于我国网络领域的发展需求,推动我国互联网向更加智能、安全的方向发展。

全文请见:http://www.zju.edu.cn/jzus/issue.php?issueid=458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ITEE)的前身为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 (Computers & Electronics)SCI-E收录。2015年改为现名,由中国工程院与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出版社与Springer合作出版,为中国工程院院刊。出版计算机、信息、电力、电子领域原创研究论文、综述、科学快报、个人视点、新技术/方法,等。欢迎国内外学者赐稿,网投地址为http://www.editorialmanager.com/zusc

--------------------------------------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zdxbywb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30081-992252.html

上一篇:张月红中英文版的《中国文化万花筒》电子版上线亚马逊
下一篇:FITEE“5G无线通信系统与技术”专辑(2017)征稿
收藏 IP: 183.157.160.*| 热度|

2 李伟钢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