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怯意,儿子的歉意
严少华
2012.5.13
最近,从儿子的语文考卷上看到韩羽先生的小小说《父子之间的怯意》,感触颇深!尤其是文章最后写到,父亲从遥远的老家来看参加工作十几年后很少回家的“干部”儿子,“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于是,我眼前不断浮现母亲对我的上述类似的怯意,使我常常惴惴不安!
还是十几年前,妻子怀孕了,父母从老家赶来帮忙。母亲常在耳边唠叨,“要生个孙子,该多好啊!”妻子本有妊娠反应,心情不太好,听着这些话,多有压力,对此自然颇有微词!一次,餐桌上,母亲又提起,我很不耐烦,突然大眼一瞪,嚷到:“妈妈,就别提了!”我突然看到母亲“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其实,我心理非常清楚,母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读了师范,也在农村教书三十多年,尤其是因为连生了三个女儿(我是老四,还有一个妹妹),受尽公婆和农村乡里人的白眼。但我当时也不十分理解,为什么她还这么想要孙子?
六年前,我研究生毕业,一家三口迁往上海,离父母越来越远了。条件好起来后,我接两老来上海来住。一次,带他们到大超市购物。当我们走到冷柜旁准备买猪肉时,碰巧撞见单位几个年青同事,他们都是上海本地人。我正和他们寒暄着,突然听到妈妈的一声大叫:“这价格一定标错了,比我们哪里贵了两倍多!” 还正要去和售货员理论,我赶忙拉住她,轻声责备她,母亲眼神中也带有不少惶惑和惧意!父母在上海呆了较长一段时间,还是不太适应这里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借口老家有事,我们也就没有执意挽留。
两年前,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了!我们邀请爸妈过来,他们也很高兴地来了。一天,阳光明媚,我们一家五口去看世博会,父母非常开心,连连说“很精彩,很值得!”中午,大家都很累了,于是找到一家园内餐馆准备就餐。餐馆内挤了很多人,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洋MM。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位子坐下来,点好菜等着上菜。这时,我们拿出自带的一些食品。结果,发现塑料中存放的好多个煮熟的鸡蛋都被挤破了,由于天气较热,有些味道了。我拿着就往垃圾存放处一扔。谁知,说时迟那时快,母亲竟然跑过去,抓起一个鸡蛋就往嘴里塞,还连声说,“可惜了,可惜了!”,从而引来旁边不少国际友人和国内游客的目光。这下都出国际洋相了!我见状,一把抢过剩下鸡蛋,正准备再次扔掉,我突然看见了母亲惶惑和惧意的眼神!于是手一软,把它们留下了,并忙向母亲解释,过了一会,母亲才平静下来。
现在回想起来,我心中充满歉意!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母亲了,也为自己不懂事而后悔。母亲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的,有时甚至会很笨拙,很不通人情,但她对儿女的爱绝对是无私的,绝对是真诚的,是她们用羸弱的身躯托起了明天的希望,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为了让妈妈更开心一些,我们又有什么面子落不下呢?还有什么借口来推托的呢?
谨以此文祝天下所有母亲快快乐乐,永远健康幸福![后记]
本文登出后,得到很多老师的推荐和支持,特此表示感谢!但笔者也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一位女老师(也是一位为人之母)走过路过,欲走还留。我突然有个想法,这位老师一定对本文有看法,却又不便提出,于是我开始寻找其中的“BUG”。
其一、母亲“重男轻女”的观点非常要不得!但文中只见我的“歉意”,却未见我的态度。因此,这也是一个缺憾!故此,我表明一下我的观点。我本人学医出身,坚决反对“重男轻女”的观点、“孩子的性别由母亲决定”的观点!更加旗帜鲜明地反对歧视“生女儿”的母亲的社会现象!
其二、母亲观点有错,却一味责备,没有及时和有效沟通,也没有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法,事后只是表示“歉意”,诚意不够,反思不到位!
其三、之所以多次出现母亲的怯意,不单单是我的处理方式不对,还有网友提出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甚至是代沟。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它们,而不是逃避,或者仅仅表示歉意而不采取行动。更重要上的是更多地从母亲的角度考虑,尽最大地可能让她快乐、开心!
我不禁要问自己:我对母亲了解得足够了吗?我对母亲关心得够吗?我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吗?我能做到让母亲更快乐,更开心吗?
写于2012.5.14
注:图片来自网络,不作商业用途,特此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1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