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说,“肿瘤细胞被逆转,病不就好了吗?”
严少华
2012年10月18日
今天晚上,我和儿子(8年级学生)边看报纸,边闲聊。我突然看到文汇报上一篇文章《逆转生命,一个走出质疑的故事》,该文图文并茂地介绍今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的故事。于是,我就依葫芦画瓢地给儿子介绍起来。
“老头”和青蛙
“你看这位可爱的老头(约翰·戈登), 1962年他在牛津大学进行了一项重要实验,用青蛙成熟的小肠细胞的细胞核替换卵细胞的细胞核,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的蝌蚪,最后竟长成一个成体青蛙。”
上图:约翰·戈登剔除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①,用另一只青蛙的成熟小肠细胞核取而代之②,这个被改造的卵细胞发育成一条正常的蝌蚪并长成青蛙③,多年后,细胞核移植研究衍生出克隆动物④。
下图:山中伸弥通过载体将四种对细胞分化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转入①,实验鼠的皮肤细胞②,诱导这些细胞重新编程,成为多能干细胞③,这些细胞可以定向发育成为成年老鼠的各种体细胞④。
“这么神奇呀!”儿子很好奇。
“是的。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卵细胞可以通过不断地分裂产生多个新的细胞幼稚细胞(专业语称干细胞),再由这些干细胞分化成为多个成熟细胞(专业语称体细胞,比如小肠细胞),发育成为蝌蚪、青蛙的;而小肠细胞不能逆转成幼稚细胞(干细胞)而后再发育成为蝌蚪、青蛙。而这个老头的实验改变了这个传统观点,成熟细胞是可以逆转成幼稚细胞。”
“这么厉害呀!”儿子半懂不懂地说道。
“但是,他的学生史密斯也用青蛙的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实验,并没有得出与老头相同的结果,史密斯提出质疑。”
“他的学生也挺厉害的,胆子也蛮大的!”儿子插话道。
“是的,但科学研究就是要追求真理,也不要怕得罪权威。同时,小肠细胞中占2%-5%比例的细胞是没有进行分裂的幼稚细胞,而戈登的实验只有2%的成功率。史密斯认为,戈登用的是青蛙小肠上皮细胞中未进行减数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而非已分化的成体细胞。所以,老头的青蛙实验结果并未完全被学术界所认可。 ”
皮皮鲁与克隆皮皮鲁
儿子听得有些不耐烦了,指着图说:“图中间还有一些羊、牛和猪呢。”
“是的,这些动物都是通过这个老头(戈登)类似的方法克隆出来的。你听说过克隆羊多利吗?”
“我在电视上看过。”
“不错,知道得还不少啊!”
儿子突然问:“人可以被克隆吗?”
“可以呀!人是可以被克隆的,但由于人一旦被克隆,就会遇到很多麻烦事。比如,他的爸爸妈妈是谁呢?他也没有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由此会引发人类的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所以,国际上都禁止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和研究。”
“怪不得克隆皮皮鲁还与其他克隆人一道,与人类发生了一场战争;克隆皮皮鲁受伤后,皮皮鲁还捐肾给克隆皮皮鲁;……”
“周立波”和他的实验成果
儿子又指着报纸右下图的“帅哥”(山中伸弥)说,“这个人长得很像周立波!”
“是呀,的确长得比较像。而就是这个‘周立波’2006年对前面提到的实验重新验证并深化了这个老头(戈登)的发现,应用基因工程对小鼠的两种成熟细胞(成体细胞)进行诱导,成功获得幼稚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为什么了不起呀?”儿子不解地问。
“你知道人也是由一个受精的卵细胞,不断分裂成多个幼稚细胞(干细胞),分化成多种成熟细胞(体细胞),再逐渐发育成形成胚胎、胎儿,最后由‘妈妈’生下来的吗?”
“这些我知道,我们在生命科学课上学过。”
“而这些成熟细胞生成后就定型了,不能逆转回到过去的幼稚细胞。而 ‘周立波’所做的实验彻底改变了这些传统观念,并且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比方说,人体表面的正常皮肤细胞完成任务后,不断衰老,逐渐被新生细胞所取代,最后变成皮屑而脱落。”
“这个我知道。我还知道空气中的很多灰尘都是由人体或动物脱落的皮屑所形成的。”
“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
“我是从《我们爱科学》上看到的。”
“你说得很对!一旦人体的皮肤被烫伤或损伤,就可以应用‘周立波’的技术,将正常皮肤细胞进行逆转成幼稚细胞,然后再生成大量的皮肤细胞,从而将其移植过去,不仅可以修补损伤细胞,而且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这个技术这么好哇!”
肿瘤细胞能被逆转吗?
“人的肌体里还有一种特殊细胞,叫肿瘤细胞。它们就和这些正常皮肤细胞不一样,它们不会衰老,而是不断地增长、疯长,直至侵蚀正常细胞,还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播散到全身,导致人的死亡。”
“那如果肿瘤细胞能被逆转,病不就好了吗?”
“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如果谁能做实验证实这一点,他也能获得诺贝尔奖!你不是一直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吗?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儿子嘿嘿地笑起来了!
“那如果你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就首先要好好学习,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做数学题不能老跳步哟!”
......
注:上述图及图说明均来自文汇报,特此致谢!
说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