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的提升,用汉语发表科技论文的呼声越来越高(仅科学网上就可以找到一大堆)。狭隘的爱国主义和出版界的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人质疑,汉语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国家的经费资助下我们国家的科学家辛勤付出的结果,为什么要用别的国家的语言去发表论文呢?但真正每天看论文、写论文的人,多数还是倾向于用英语发表论文。这些人写英语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吗?当然不是,很大精力要花在英语语言上,而且经常因为英语不够好受到审稿人和编辑的批评。这种负担,谁不想解脱。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用汉语虽然简单,但多数同行看不懂,等于没发表;没发表等于研究白做了。
我们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在全世界,中国人只占1/5而已。剩余的大多数地球人,扣除了讲英语的,还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的科学家是怎样想的呢?一种语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熟练掌握的,其他非英语国家的科学家像我们一样,也是实实在在地感受着使用英语的负担。
法国人要用法语代替英语写论文吗?不是。他们选择了另外一个思路:改造英语。最近,法国科学家Vic Norris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撰文,“Scientific Globish: clear enough is good enough”。这位法国人呼吁学术界改造学术英语,逐步形成一种简化英语,用于科技交流。
讨论这个问题,英美国家的科学家因为conflict of interest,似乎不适合参与讨论。该刊同一期发表了两位俄国科学家的看法。他们认为简化英语可能会助长非精确表达,母语非英语科研人员还是应该多花一些精力学好英语。
法国人的思路,乍一听,符合每一位母语非英语科研人员的需求。但简化一种语言,谈何容易。历史上最成功的,可能是我们汉语的简体字。但简体字是靠强有力的权力机关推动的,Scientific Globish似乎没这条件。俄国人的想法也等于没说。如果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有精力和能力把英语学那么好,还用得着今天的讨论吗?
两边都否定,牛登科整个一个老愤青。愤青只适合酝酿气氛,不适合解决问题。在别的事上我是愤青,在这事上,还是有点理性想法。
首先,英语,还是应该尽可能多学一些,被动适应学术界的要求,人在江湖,入乡随俗。
更重要的是,所有非英语国家的科研人员,应该主动对复杂英语说不。审稿过程中,不仅他们可以批评我们的语言问题,我们也可以批评他们用词生僻、句型过于复杂、不适合非英语国家读者阅读。虽没有统计数字,但估计母语非英语的科研人员还是占了大多数。多数人,如果有意识,当然可以通过自身的权力(审稿)来改造大家使用这种语言的习惯。英语作为科技交流通用语言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但非英语国家科学家合起来人数占优势时,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权力,科技英语自然会不断简化,Scientific Globish也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晒晒我对来自英美两国的两篇稿件的部分审稿意见:
“。。。I hope you can make the paper readable to more scientists including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作者回复:“Two of my colleagues (one a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 have read the parts referred to by the Referee and are content with the new version.”
“Also in the abstract, ‘It was possible to …’. At least to a reader not proficient in English (like me), it seems to be a sentense of。。。 ”
作者回复:“The sentence was revised.”
精彩地道的英语,但不适合母语非英语读者,现有一例:“On the Immortality of Television Sets: “Function” in the Human Genome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Free Gospel of ENCODE”。这篇评论文章,各大博客网站中,被英美读者评价是非常精彩,与之相比,生物学类多数评论综述文章显得呆板乏味。这篇论文中,有一些词汇很少出现在专业文献中,属于有文学感情色彩的那种。就是因为这些词汇的存在,英美读者觉得它很精彩。但对英文水平一般的读者来说,就是很大的不方便。此文发表当天,我看了看,多处生词,没读下去,只是知道大概讲什么的。由于它和我的工作太相关了,而且网上影响极大,所以后来靠金山词霸、费了很大劲才读完了。感觉那些生词也确实使论文更精彩。如果我是这篇文章的审稿人,我会提醒作者,牺牲一点精彩,还是牺牲一些读者。没有绝对好的语言,只有适合大多数读者的语言。
即便是优美地道的英语,不适合我们阅读,我们有机会、有权力时,就可以让他们改正。呼应一下本文开头的一句话(用汉语简单,但多数同行看不懂,等于没发表;没发表等于研究白做了),用特别地道优美的英语写论文,他们感觉很简单,但母语非英语的同行看不懂,他们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等于发表在社区大学的校报上了。我们在审稿过程中对他们的语言要求也是对他们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不光是我们,母语是英语的科研人员也应该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