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q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qiao

博文

《现代遗传学——前沿与启迪》第11章 动态的基因组:转座子 压题故事:乙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 精选

已有 6066 次阅读 2022-11-10 07:3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概是1993年夏天,Wunderlich教授邀请了海德堡的一个教授来我们实验室作学术报告。Hans-Peter告诉我说,那天是讲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其他实验室也会来很多人,让我早点儿去会场。我提前15分钟到了会议室,座位基本都满了,幸亏同实验室的Jutta在第一排给我占了一个位置,否则我就要站着听了。

海德堡的那个教授看见了我,就主动问我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我说是中国人。他很开心地告诉我,他今天要举一个中国人的例子。他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他“Qiao, Q-I-A-O”,然后又在纸上写出了汉语拼音。他怎么也读不好qiao这个发音,试了很多遍,仍然是ku-i-ao。看见我摇头,他眼睛突然亮了一下,在我的本上写了chaos,这可不是一个好词,但是发音还比较接近。我突然想起刚来实验室的时候,那些女同学们告别的时候就喊一声:乔~,调拉得很长。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喊我,跑到走廊里一个理我的人也没有……。就告诉他,乔的发音有点儿像意大利语的“再见”:ciao。这下他就会了。

那天下午的报告里他提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Xue以及Xue在乙型血友病中治疗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他还专门告诉大家,现场也有一个中国人Dr. Ciao,还挥了一下手,做了个再见的动作。大家都笑了!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德国人很少举中国人好的例子。电视里面中国的纪录片竟然是冒着黑烟的大卡车。那天以后,我就知道了基因治疗是怎么回事,中国在基因治疗中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CRISPR-Cas 9发现之前,人们进行基因打靶或基因编辑的时候,都是选取转座子的反向重复序列作为打靶的位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一章讲薛京伦教授故事的缘由。回国后,我给学生们讲基因工程的时候,总会激动地介绍复旦大学薛京伦教授的故事!

乙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

 

刘大强、刘二强兄弟俩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后来会因为与普通男孩儿不一样而出名。他俩出生后就遇到了一些麻烦,任何轻微碰撞都会让皮下青紫,甚至血肿,手指扎一根刺也会出血不止。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们的妈妈就会紧急带他们到医院输血。

医生给出的诊断为乙型血友病。他们天生就没有凝血因子Ⅸ。乙型血友病是由于编码凝血因子的基因编码区点突变或者是在基因中插入了一个转座子(transposonTn)。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Ⅸ,正常的凝血级联反应就不能顺利进行,任何轻微的损伤对他们来说都是致命的。长期输血使他们家一贫如洗。幸运的是,1991年,他们从北方的家乡来到了上海。他们的家长听说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的薛京伦教授(图 11-1)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科的医生在联合进行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就想方设法找到了薛教授,要求采用新的治疗方法给他们的两个孩子进行治疗。经过批准后,科学家首先从他们的皮下取了一些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同时把能够产生凝血因子Ⅸ的正常重组基因装入病毒载体,再将病毒载体转入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使之大量增殖。最后,用胶原包埋这些细胞并种植在兄弟俩的皮下,使之不断产生凝血因子Ⅸ。这样,兄弟俩竟然和正常人一样,不再出血了。基因治疗 6 年后,兄弟俩被薛教授及其同事接到了上海,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他们身体状况良好,也没有发现与基因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或并发症。血友病的基因治疗取得了成功。这是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采用基因治疗的手段治疗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之后的第二种疾病的基因治疗,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断攀登的精神。

 图11-1.png

11-1 薛京伦教授在实验室(1990 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948-1363074.html

上一篇:《现代遗传学——前沿与启迪》第10章 蛋白质及其合成 压题故事:蛋白质的人工定向进化
下一篇:《现代遗传学——前沿与启迪》第12章 突变、修复和重组 压题故事:生命体遗传物质的传承
收藏 IP: 101.224.229.*| 热度|

5 张晓良 许培扬 农绍庄 汪运山 胡想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