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樊邦奎院士:后信息时代无人机的发展方向

已有 3780 次阅读 2019-2-25 09: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樊邦奎院士:后信息时代无人机的发展方向

 

223日上午,创新绿色文化报告会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少将、无人机领域领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作“后信息时代无人机发展”报告。樊邦奎院士讲解了无人机的发展历程、前信息时代无人机发展的技术特点,以及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后信息时代,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其报告系统全面、信息量很大。尽管后信息时代无人机发展涉及信息、航空、机械等多领域的知识,但樊院士却能深入浅出,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很精彩!

樊邦奎院士介绍无人机是在飞机发明后不久的1917年由英国人发明,但限于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前,一直在军事上充当靶机使用。美军在越南战争中首次使用无人机进行侦查,而让无人机大放光彩的是1982年贝卡谷空战。以色列使用多种小型无人机诱骗叙利亚导弹雷达并获得信息,摧毁叙利亚经营十年耗资20亿美元建立的导弹阵地。以后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也多次成功使用无人机。现在,经过100年的发展,无人机相关技术不断成熟,成本不断下降。无人机已经不是简单的无人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而是涉及多学科的大型复杂系统。

 

樊邦奎院士的报告,有两方面让无人机领域外的人,对无人机有更清楚的认识:一是无人机不仅仅是飞机,更是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智能飞行器。他说你可以将无人机看作会飞的手机它不仅是能够进行导航、定位的飞机,还具有手机有的摄影、通讯的功能,还具有图像识别、智能规划和判断等比手机更多的功能。信息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樊院士举例说,以色列先进的无人机,其信息系统部件价格占其总造价的80%左右。针对后信息时代的无人机,他表示,未来无人机发展的本质就是“网络环境下数据驱动的空中移动智能体”。后信息时代是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将对无人机的产业升级创新产生重要的影响。

 

未来无人机将有“三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运行空间数据化、飞行终端智能化。也就是无人机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尤其是在未来物联网和5G通讯的环境下,无人机的信息交换将会更加高效便捷,而且,无人机群还可构建“低空物联网”;无人机的飞行空间将全部划分成网格并数据化,结合导航定位信息,无人机能够做到感知周边环境并机动灵活、规避障碍物飞行;另外,未来的无人机有很高的智能,能够按照任务要求自己规划飞行路径、识别目标属性、用自然语言与人交流。樊院士说无人机是航空与信息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现在除了传统航空企业研制无人机外,GoogleFacebookMicrosoft等巨头无一例外都加入到无人机领域。

 

樊邦奎院士的报告,让我们认识的第二方面是无人机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军事领域,在很多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农业、城市管理、快递运输、灾难救援野生动物观察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影视拍摄等领域,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多。顺丰快递公司计划未来510年采购5000架载重13吨无人机用于支线物流。而平昌冬奥会几百架无人机空中表演,让人惊叹无人机的强大功能。有人说:“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未来市场非常宽广。

 

20186,美国《时代(TIME)》周刊主题定为“The Drone Age(无人机时代)这篇封面文章说:任何一项技术,都有一个从遥远的未来的事物向日常生活用品的转化点。多年来,无人机一直高高在上——被军方和极少技术爱好者使用,但并未进入大众文化但现在终于发生了改变。2017年,全球总共售出了300万台无人机,有超过100万台无人机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注册樊邦奎院士通俗地说:未来将无人机不再仅是富人的玩具,而很可能是“家家都有机器人、人人都有无人机”,无人机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在报告和回答问题中,樊邦奎院士也指出,虽然无人机在近二十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发展和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人们对无人机的发展前景还存在安全性、风险和可控性等多方面的疑虑和担忧。比如世界已经发生多起利用无人机暗杀国家领导人的恐怖事件、犯罪分子利用无人机犯罪等。但是,樊院士将无人机与汽车的发展相类比,他说汽车刚开始进入市场时人们也对其担心,还看不到它的巨大潜力。

 

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机动车法案》,后被人嘲笑为《红旗法案》,因为其中规定:每一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由3个人驾驶,其中一个必须在车前面50米以外做引导,还要用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并且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每小时6.4公里)对于无人机的发展,不能重复当年《红旗法案》的错误,要看到其对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影响,当然,也要对其负面问题进行充分防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1164063.html

上一篇:新年,永定河
下一篇:悄悄的
收藏 IP: 117.131.216.*| 热度|

6 赵凤光 杨正瓴 张晓良 司黎明 龙涛 贾玉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