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闵子骞墓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北边是山大北路,南边是山大南路,西临山大路,东面则为闵子骞路。闵子骞墓就在闵子骞路的东侧,与山大化学院和学人大厦的“纬度”完全一样,距离学人大厦只有300来米(可惜山大的东墙并没有门,无论出南门还是走北门,从学人大厦到闵子骞墓都约有两公里之遥)。闵子骞墓的东邻是济南百花公园,实际上,它就位于百花公园的西北一角,该公园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以植物花卉景观为主要特色,均免费开放。
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闵子骞在其中的地位如何?历来,孔门弟子中地位最高的是所谓十哲。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里陪祀孔子的就是这十哲加上有若和宋代的朱熹,在这些陪祀的排列次序中,闵子骞排名第二,仅次于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
闵子骞没有出仕做官。有一年,鲁国的实际掌权者季氏派人告诉闵子骞,让他去做“费宰”(大致相当于费县的县令),闵子骞推辞了,他说,如果一定要我去,那我就要逃到“汶上”去了(“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汶上为当时齐、鲁两国的边境)。
孔子对闵子骞的评价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此人要么不说话,说话便一言中的)”,又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闵子骞真是孝子啊!人们都同意闵子骞的父母兄弟夸奖闵子骞的话)”。
最使闵子骞闻名于世的,是他的孝顺父母和爱护兄弟。他的事迹被后人编入二十四孝中的《单衣顺母》。据说闵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又生二子,冬天后母给亲儿子穿丝棉,而给闵子骞的衣服里装芦花。闵子骞给父亲驾车时手冻得掉了缰绳。父亲以闵子骞失职而鞭打他,却露出衣中的芦花,于是要休弃妻子。闵子骞劝说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后母感动而悔改。 后人依此编成了戏曲《鞭打芦花》。
孝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最重要的标准,所谓百善孝为先。自汉代开始,汉唐宋元明清,除了开国皇帝以外,各皇帝得到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孝也是历朝历代的立国之本。所以,各代朝廷都对闵子骞褒奖有加、多有封赠。
宋熙宁八年(1075年),齐州(今济南)知州李肃在闵子骞墓前建造闵子祠,时任齐州掌书记的苏辙撰写了著名的《齐州闵子祠记》,并由其兄苏轼手书,立于墓前。苏辙在文章中赞扬闵子骞、颜渊和冉伯牛三个人在乱世不出仕做官,认为其本质与孔子奔走天下是一致的。
元至顺二年(1331年) ,元文宗下令在闵子祠旁建立闵子书院,这件事竟然要记载到元文宗的“本纪”之中:“秋七月……乙未,立闵子书院于济南。”可见当局的郑重其事。
当然,如闵子骞一类人物的墓,并不会有什么考古价值,但是,它毕竟承担着至少一千多年的文化传承。据说在1960年代,闵子骞墓区尚有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大小,墓堆封土直径有七八米,高约十几米,周围还有合抱粗的古树30余棵,历代碑刻十余通。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可以猜得出来。祠堂被拆,碑刻被毁,古树被砍,封土被挖去烧砖瓦。
如今的闵子骞墓,南北长约一百米,东西宽七十米。下图是门口的广场,其中北侧红色门柱的较低矮的黑色瓦房,为闵子骞墓大门;东侧高大的蓝色琉璃瓦大门为百花公园的西门。
闵子骞墓大门上方,由欧阳中石题写匾额“崇孝苑”。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后闵子骞墓重新开放时,有关方面把它定义为“济南市孝文化博物馆”。
大门内享殿供奉闵子骞坐像。
殿后即为闵子骞墓。
该处虽名为孝文化博物馆,但是,过去的孝,留到如今能够宣传的好像只有二十四孝,于是,在闵子骞墓的东廊之上,弄了二十四孝的石刻。而所谓二十四孝中间,多有糟粕,像“郭巨埋儿”之类的实在是令人恐惧。
大概因为所谓孝文化并无多少内容可以展览,有关方面又想把所谓博物馆的主题弄成石刻,做成石刻博物馆,于是在墓区放上了不少石碑。把济南市各处拆迁遗留下来的石碑都放到了这里。但是这样做却产生了展出内容上矛盾的问题,例如,放在二十四孝石刻前面的全都是全市各地挖出的墓志铭,这简直让人啼笑皆非,这对于二十四孝为代表的“孝道”来说是完全不能容忍的事情。
墓区西侧,放置着杂七杂八的各种碑刻,当然,都与闵子骞无关。这些碑刻,保存的完好程度和历史价值相差颇大。既没有整理,更没有说明。
例如,这是一块元代的“重修山东东路转运使司廨宇碑之记”碑。
这是清末的《八旗奉直乡祠》碑。
“裕鲁当”是30年代山东省的官办当铺,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亲自给当铺题名(顺便说一下,民间对韩复榘多有谬传,其实,韩复榘出身书香门第,本人既能打仗又通文墨,故升迁很快。治鲁期间,重视教育事业,整顿吏治,发展乡村经济,多有成就。)。
“鸿祥永”是建于民国初年济南的布店,该石匾由清末著名书法家王垿所题。
总而言之,闵子骞墓地方不大,主题却很不突出。
一个好的名胜古迹,大致要有几个条件。首先,名胜地本身与古代名人有关。闵子骞墓完全符合,在中国历史上闵子骞也可以算得上名人。第二,有历史名人立下的文字。苏辙为闵子骞墓及祠写了洋洋大文,有其兄苏东坡曾经的书写。第三,有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宣传。这里有二十四孝的文字,还有“鞭打芦花”传统戏曲。当然,要求风景优美,这里的百花公园一年四季百花盛开。闵子骞墓完全具有了这些好的条件,它应当成为一个好的名胜古迹。
然而,以上这些条件,现在的闵子骞墓基本上都没有好好利用,有的甚至一点都没有用上。要真正成为一个“好的名胜古迹”,闵子骞墓的管理者还要作极大的努力才行。
附:苏辙《齐州闵子祠堂记》
历城之东五里,有丘焉,曰闵子之墓。坟而不庙,物祀不至,邦人不宁。守土之吏有将举焉而不克者。熙宁七年,天章阁待制、右谏议大夫濮阳李公来守济南。越明年,政修事治,邦之耋老相与来告曰:“此邦之旧,有如闵子而不庙食,岂不大阙!公唯不知,苟知之,其有不饬?”公曰:“噫!信其可以缓?”于是庀工为祠堂,且使春秋修其常事。堂成,具三献焉,笾豆有列,傧相有位,百年之废,一日而举。学士大夫观礼祠下,咨嗟涕洟。有言者曰:“惟夫子生于乱世,周流齐、鲁、宋、卫之间,无所不仕,其弟子之高第,亦咸仕于诸国。宰我仕齐,子贡、冉有、子游仕鲁,季路仕卫,子夏仕魏。弟子之仕者亦众矣。然其称德行者四人,独仲弓尝为季氏宰。其上三人,皆未尝仕。季氏尝欲以闵子为费宰。闵子辞曰:‘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且以夫子之贤,犹不以仕为污也。而三子之不仕,独何欤?”言未卒,有应者曰:“子独不见夫适东海者乎?望之茫洋不知其边,即之汗漫不测其深,其舟如蔽天之山,其帆如浮空之云。然后履风涛而不偾,触蛟蜃而不詟。若夫以江河之舟楫而跨东海之难,则亦十里而返,百里而溺,不足以经万里之害矣。方周之衰,礼乐崩弛,天下大坏,而有欲救之,譬如涉海,有甚焉者。今夫子之不顾而仕,则其舟楫足恃也。诸子之汲汲而忘返,盖亦有陋舟而将试焉,则亦随其力之所及而已矣。若夫三子,愿为夫子而未能,下顾诸子,而以为不足为也,是以止而有待。夫子尝曰:‘世之学柳下惠者,未有若鲁独居之男子。’吾于三子亦云。”众曰:“然。”退而书之,遂刻于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