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研究生与导师间正常关系的关键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本文所说的师生关系是指高等学校中的师生关系,特别是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
不论是官媒还是自媒体,好像对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特别感兴趣。大概研究生导师是学历高、在人们心目中不应该出什么问题的一类人物,有点问题就特别受人注意。
现在全国的研究生总数有三百多万(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数据,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达365万人),在数以十万计的研究生导师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非常正常的。即使是“万一”即万分之一出了问题,也够人们报道一阵子了。
在这么多教师中,特别优秀,能够站到全世界最前面的导师也不会太多。
大多数导师都是能够基本完成他们工作任务,指导他们的研究生在学业上取得了进步,并且从事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从而顺利毕业。
这些导师与他们的研究生之间,说一点问题都没有,关系都好得很,这不现实。大大小小的矛盾总是有一点。这些矛盾一般只是搞得师生双方不大愉快,多多少少影响了一些工作。如果能够减少一些矛盾,让师生关系搞得更加融洽一点,我想这对于师生双方都是有利的。
怎样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应当声明,这里的说法是针对大多数正常人即正常的教师与正常的学生,不包括个别“非正常人”。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生与导师之间要相互理解。而要相互理解,就要多交流。只有多交流才能相互理解。
导师应当理解研究生到了这个年龄,希望早日毕业,有一个好的工作,成家立业,是正常的愿望。
研究生应当理解导师希望多做工作,在学科建设中有所成就,最好能够在学术研究中有所突破,至少也要完成学校的评比考核任务,也是完全必要的。
学生应当知道,为了将来长远的发展,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应当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如果研究生阶段无所长进,蹉跎岁月,光得到一张文凭,一个学位,将来别人看重的是能不能做事情。没有本领,自己也会后悔一辈子。
研究生要看到,知识水平的提高,学识能力的增长,并不是如高中生考大学似的多背书多刷题就能够做到的,需要在研究工作的实践中才做到,需要在不断地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中才可能逐步上进。在做研究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无聊的事情需要去做。也必须帮助别人,你帮别人,别人也才能帮你,不要想只占便宜而不吃亏。进一步说,其实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增强自己的过程。
导师应当看到,研究生的天资不同,悟性有高低,思想不同,家庭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有勤快有懒惰,都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只有认真教学,对研究生的工作悉心指导帮助,提高了研究生的水平,师生协作,才能够作出真正出色的工作。
教师还应当看到,学生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为了近期与自己一起的工作,更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导师的这种为学生将来服务的意识和实际的付出,是目前的考核评比所难以甚至无法表达出来的,却是作为知识分子和教师的一种自觉的社会责任。自己的研究生将来能够更好地工作,也是做导师一生的光荣。
总之,导师和研究生都应当相互理解对方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满足对方的最低要求,而力争做得更好一点。
如果在导师与研究生的坦率交流中真正相互理解了上面这些,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搞好了。
现在有的导师往往抱怨学生不用功学习、不想做工作,只想混文凭早点毕业。学生则抱怨导师只知道催促学生做研究、出论文,而不关心学生的具体困难。其原因之一恐怕就是交流太少,相互不理解所致。
在相互交流中,师生双方可以坦率地谈自己的情况,让对方了解,也相互提出对于对方的各种要求。很多问题只要谈清楚了,就不至于形成误会,就能够同心协力去做工作。
导师和研究生虽然在业务上,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但是在人格上应当是平等的。这是现代世界的一个标准。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生活在中国这个社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所以一定要注意继承其精华,防止按照不正确的糟粕去做。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一个流传广泛的传统文化的说法。
这里有好的方面,就是尊师重教。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尊师重教应当是尊敬和看重的是教师正确的思想、知识和能力。韩愈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但是现在人们往往强调的却是师生之间人格的不平等。这种师生人格上的不平等在各行各业都有表现。在某些行业如文娱体育曲艺领域还相当严重,这些坏的影响不可能不渗透到原来比较好的高等教育界。
个别教师以老子或老娘自居,对学生颐指气使,甚至随便责骂(有些人粗话连篇成为习惯),视学生如奴仆,而这样的人却往往对待上司如他心中的儿子对待老子一样,从而还往往会取得一定的地位和权力。这是使得师生关系最为恶化的情况之一。
教师要平等待人,这是能不能赢得学生拥戴的重要条件。教师自己做得好,严以律己,则往往不怒而威,不令而行。就像《论语》中所说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自己做得好,就用不着在学生面前总是一副老子面孔。
要搞好师生关系,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但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多交流,交流了才能相互理解,团结一心,两利共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