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济南和青岛(2)历史的必然 精选

已有 8420 次阅读 2023-9-28 08:36 |个人分类:闲说山东|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济南和青岛(2)历史的必然

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青岛则是其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现在的济南所在地历城并不从来就是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从一个边陲小邑到一个较大地区的政治中心,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先秦时期,历城是齐国的西部边境。虽然在军事上十分重要,但也只是一个边境小邑。齐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临淄。西周时期,山东地区有两个大国,一个是齐国,另一个是鲁国。齐国是周的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地,而鲁国则是周公旦的封地。由于齐国重经济,实力很快超过鲁国。到了春秋时期,虽然鲁国还勉强算一个大国,但是已经完全不能与齐国单独抗衡了。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相会与齐鲁交界处的历邑,鲁桓公被齐国杀死,鲁国也无可奈何,只好不了了之。

历邑是一个边境要冲,所以也往往是战场。较有名的一次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589年的鞌之战。鞌就是如今济南的北马鞍山。《春秋》的三传,《左传》、《公羊传》和《谷粱传》都很详细地记载了这次著名的战役。

鲁成公二年(前589年),齐师伐鲁,鲁向晋国求救,恰好卫国也因与齐开战.来晋求救,于是晋君派郄克帅八百乘(约六万人)与鲁、卫联军伐齐。六月,与齐军战于鞌。战前,齐顷公十分轻敌,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我且剪灭他们再回来吃早饭,“灭此朝食”的成语即由此而生)。战争十分剧烈。结果“齐师败绩。逐之,三周不注”(围绕华不住山跑了三圈)。齐顷公差一点让晋国抓住,亏得他的参乘逢丑父李代桃僵,才幸免于难。

战国时期,田齐代替了姜齐,但是,齐国仍然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它的都城临淄则是全中国最繁华的都市。《战国策·齐策》中记载了苏秦这样说:“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历城仍然是齐国的门户,是战争需要争夺的要地。

汉高帝四年(前203年),韩信引兵东进击齐,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听信了蒯彻的建议,袭破了齐国驻扎在历下的军队,使临淄门户大开(“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淄”《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惊恐,以为受骗,烹郦食其。于是韩信占领齐地。

到了汉代,临淄仍然是全国最繁华的都市。主父偃这样说:“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汉武帝为了更好地控制全国各地的郡守县令,设十三刺史部,后人称十三州。山东的大部分地区属于青州。青州管理那里的十一个郡一百一十多县,基本上就是原来齐国的领土,也就是如今山东省除了鲁西南以外的土地。

在西汉,州刺史一开始没有固定的驻地,权力也不是很大。到了东汉,州刺史权力很大,特别是后期,成了郡守的上级。青州刺史驻临淄。

所以,在两汉,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还是在临淄附近。

在魏晋南北朝,中国北方在很长一个时期都处在混战的局面之中。由于南北交战也开始增加,历城的交通要冲作用日益显著。历城属于济南郡,济南郡的郡治在东平陵县,在如今济南市东部四十多公里的章丘龙山镇。东平陵只是守着东西向的道路,而历城则不但守着东西向,而且守着南北向。当南北交战时,历城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

于是,西晋永嘉年间(约310年前后),济南郡的郡治从东平陵迁到历城,即现在的济南城。

新图.jpg

元嘉七年(430年)北魏大举南侵,进攻济南。南方刘宋的济南太守萧承之手下只有区区几百士兵。萧承之便叫打开城门,藏匿士兵,装出一片神秘的气氛。而北魏军见此模样,十分疑惑,生怕中了埋伏,于是撤走。诸葛亮的空城计系小说家言。而这里的空城计则出自正史。

元嘉八年,率师北伐的刘宋大将檀道济在济南附近打了胜仗,但是,“食尽”,只能退出历城,准备撤返南方。魏军准备追赶。檀道便命令士卒唱(大声念)着筹(筹,计数用)量沙,而把少量的粮食盖在沙上,佯示粮足。“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檀道济得以“全军而返”。这就是现在“唱筹量沙”这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在隋唐宋金元时代,如今山东地区的政治中心仍然在青州。由于在南北朝时经来回的多次烧杀抢掠,临淄受到了极大的破坏,青州改驻益都。益都与临淄紧挨着,是临淄的东南邻。那里扼山东半岛东西向交通干道。

在隋唐,那里设青州总管府或青州总督府。在北宋和金代,那里是山东东路所在地。在元代,那里是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所在地。

明代建立不久,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省治由青州移济南。从那时至今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

为什么山东的政治中心会从临淄益都附近移到历城呢?

济南府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山东的政治中心从临淄青州移到济南,都与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势有关。汉唐时代,中国的政治中心在长安洛阳一带了,对于山东地区来说,主要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是东西向的,连打仗也是东西方向的战争。但是,随着全国整个经济重心的东移,政治中心也东移。江南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朝廷最主要的税赋来源地。而南北交流日益频繁。最后当北京成为首都后,南北交流更成了“主流”,整个中国东西向的关系被南北向的关系所取代。

这样,作为地方中心,仍然在只有东西向而没有南北向交通的青州地区,显然远远比不上处在东西、南北交通中心的济南了。

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的变化是渐进式的,而政治中心的变迁则是跳跃式的。

所以,与南北二京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最主要的交流中心的几乎同时,济南取代临淄青州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对于济南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青岛成为如今山东的经济中心,显然是晚多了,那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以后发生的。在这以前,青岛虽然说起来已经是一个渔港,也有贸易,但毕竟即使在即墨县也是偏僻的小乡村,更不可以与济南、青州那样的“大城市”相比了。

中国的“封建时代”是漫长的,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非常缓慢。在一次次朝代更迭的循环之中,生产力也是在发展、破坏、再发展、再破坏中循环。直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才打破了这样的循环。

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先进的生产力,看到了科学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青岛的市政建设从一开始就不同于山东内陆的城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出兵侵占胶澳。次年,德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

德国租借青岛后,以打造远东所谓“模范殖民地”为目标,大规模投资经营建设青岛,先后开建了青岛港和胶济铁路,建设了青岛城区,使青岛成为山东大第一大商埠,又修建了机车厂、啤酒厂等,使青岛开始有了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势力,一些日本纱厂相继在青岛开办。但是在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一些民族工业企业也开始在青岛兴起。这些都为青岛的现代工业打下了基础。

1949年之后,青岛发展纺织、轻工、橡胶、机械、化工、建材、电子仪表等工业,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给青岛的大发展创造了真正的机遇。1984年,青岛成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利用其特别优越的地理条件,用好国家为鼓励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而给予外商的优惠待遇。使得青岛的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全面大发展。

如今,青岛是中国北方除了两个直辖市外最重要的经济中心,绝无异议地继续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历史告诉我们,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只能抱残守缺,落后于世界前进的大势,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岛凭借其地理优势,改革开放,成为山东以至于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发达的经济中心,也是历史的必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404072.html

上一篇:杂说济南和青岛(1)相关名称的由来
下一篇:杂说济南和青岛(3)山东大学的来来去去
收藏 IP: 39.78.110.*| 热度|

11 王安良 武夷山 崔锦华 尤明庆 周忠浩 张晓良 晏成和 郑永军 王成玉 张北 孔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