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济南和青岛(1)相关名称的由来 精选

已有 9573 次阅读 2023-9-24 08:38 |个人分类:闲说山东|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济南和青岛是山东省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就像北京和上海是全国最重要的城市一样,济南像北京,而青岛像上海。

说济南像北京,不但是与青岛一起作为一对兄弟城市与北京、上海相似,作为单独的城市,在全国的各大城市中,比济南更神似北京的,恐怕也难找。

现在的各大城市名称,往往指很大的一片区域。但是人们实际使用这些名称时只是指其中心城区。比如,济南市最北边的县是商河,商河人一般都不会自称济南人。他们要到济南的中心城区附近去,才说到济南去。现在的情况下,只有各长途汽车站的名称比较“名副其实”。本文中我们所说济南和青岛,都是说它们的主城区附近,一般不指它们所管辖的市县。

现在的济南主城区附近,明清时期称济南府历城县。这个由城墙(今基本上已拆毁)围起来的城称为历城,济南府衙设立在历城内,所以也称济南城。

历城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先秦时就称历邑、泺邑、历下邑。

历,是历山,就在历城南约4里处,如今称千佛山。《史记》:“舜耕历山”。虽然舜只是传说中的君主,如今全国好几个地方也都称舜在他们那里“耕”,但是,历邑、历下这样的地名毕竟在先秦已经属于如今济南的历城。

泺,现在的读音是luo4,是发源于趵突泉的河流,称泺水。趵突泉为济南第一名胜,位于历城城墙西南角外,泺水从趵突泉流出,流向历城之北,古代经泺口汇入济水。后来济水河道为黄河所夺,成为高出地面的悬河,泺水经大明湖改入小清河。

春秋时期,历邑是齐国的西部边境。《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了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相会与齐鲁交界处的泺水,鲁桓公之妻文姜系齐襄公同父异母之妹,因会见时兄妹乱伦,鲁桓公被杀之事。(“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历与泺双声,是否在上古同音,我不能确定(毕竟以乐为音符的字也有与历同音的,如砾)。我怀疑它们有同一个来源,表示同一个地方,后来为山者写为历,为水者写为泺,才分开来了。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测。

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置历城县,属济南郡。

济南的意思是济水之南。上面已经说过,这一段的古济水河道就是如今的黄河。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在博阳县置博阳郡。后来,博阳郡把郡治搬到了东平陵县,并改名为济南郡。在汉代,济南郡与济南国常常交替称呼,被封给某一位王就称国,王犯了法被废掉,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就称郡。不过,即使称国,当地的行政事务还是由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吏负责的。

东平陵在如今的济南城东面约四十公里处,故城在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隋代以来,章丘一直是济南下属的一个县,1992年成县级市,2016年成济南下属的区。龙山镇是个有名的地方,我国古代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龙山文化”即以此地命名。

西晋永嘉年间(约310年前后),济南郡的郡治从东平陵迁到历城,即现在的济南城。从那时候起,现在的济南才被称为济南。

从隋代到宋代,济南的正式名称虽然是齐郡或齐州,但是人们仍然可称之为济南。如杜甫诗《李北海宴历下亭》的句子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齐州为济南府。从此以后,及金元明清几代,都一直称济南府。现在,成为济南市多少年了,一些老百姓口头上,仍然好称济南府。

青岛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城市。为了与上面所说的济南对应着说,也从先秦说起。如今青岛市区一带,在当时自然没有什么事迹可说,那里最多有少许渔民或农民罢了。在汉代起,那里一直属于即墨县,现在即墨是青岛市下辖的一个区了。

提起即墨,大家都会想起来战国时期,齐国被燕国打得大败,只剩下一个即墨城,而田单在即墨用火牛阵破了燕兵,又收复失地的故事。不过那时候的即墨城并不在如今的即墨。战国时期的即墨城在如今平度市境内,平度现在是青岛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在如今即墨的西北面。在汉代,即墨县归胶东郡或胶东国管辖,是胶东郡治所在地,或者是胶东国的国都。

胶东国这个名称起于秦末汉初。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把齐国一分为三:以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巿(音fu2)为胶东王。汉初设胶东郡。与前面所说的济南郡和济南国一样,胶东郡或胶东国也常常互换。

这里之所以称胶东,是由于那里有河流胶水(今称胶河)。后世称山东省东部为胶东,山东半岛的东部又称胶东半岛。

图.jpg

南北朝时,行政区划比较混乱。到了隋代,即墨县城迁到现在的地方。唐宋时代,即墨县都为莱州管辖。

在南北朝的北魏时,在胶河西面设立了胶州,州治在今诸城境内。不过这个胶州存在时间不长,到了隋代,就改胶州为密州。唐宋都沿用这个称呼,苏轼就做过密州的知州,著名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蝶恋花·密州上元》都写在诸城这个地方。

到了元代,即改胶州为密州的642年之后,在胶河东面离开海湾较近的板桥镇又设立了一个胶州,其地址就是现在的胶州市。胶州在民国被改为胶县,1987年成为青岛市管辖的县级市。

胶州与即墨相隔一个小海湾。胶州在海湾西,即墨在海湾东。在元明清三代,即墨县属于胶州管辖。这个海湾被称为胶澳。澳字的本义就是海湾、海港。胶澳又称为胶州湾。胶州湾是一个非常优良的港湾。当年为即墨县一部分的如今青岛主城区就在胶州湾的东南角。后来德国人入侵,与清政府签定《胶澳租借条约》,胶澳也成为青岛的代称。

青岛本来是指胶州湾海口的一个小岛,面积仅18亩左右,因其“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取名青岛。如今这个“青岛”被称为小青岛,成为了一个公园,由长堤与陆地相连。

这个“青岛”扼胶州湾的出海口,所以胶州湾的出海口被称为青岛口。对应大陆上最早的渔村,被称为青岛村。经青岛村的小河称青岛河。在明代的著作中,已经有青岛村的明确记载。随着人口多增加,贸易的增多,到了清代中叶,那里已经成了一个比较繁荣的港口,而其名称,也就被称为青岛。

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朝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其《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折》中说:“青岛一带在烟台未开口岸时,航海商泊,凑集颇盛,本非散地荒陬可比。”许景澄建议朝廷在胶澳设防。同年,朝廷派出的道员刘含芳在《查勘胶州湾条陈》中说:“胶州澳口,口东青岛,高四十七、八丈,有市有关,地属即墨,山脉来自崂山。”其中“口东青岛”一语及后面的解释,已经清楚地表明,这里的青岛已经不是之海中的小岛,而是如今的青岛主城区附近了。所以,如今的青岛并不是岛,它的名称是由海上的那个小岛“转移”过来的。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侵占胶澳。1898年,德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德国人借用原有的青岛名称命名胶澳租借地的新市区为青岛。民国十一年(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胶澳,辟为商埠,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设青岛特别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青岛市。这就是青岛这个名称的来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403634.html

上一篇:从数字的使用说写文章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下一篇:杂说济南和青岛(2)历史的必然
收藏 IP: 39.78.104.*| 热度|

15 张晓良 白龙亮 尤明庆 武夷山 李学宽 晏成和 周忠浩 崔锦华 贾玉玺 郑永军 刘进平 王安良 王成玉 张北 guest2668963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