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文嚼字》“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中的一个“冤案”
2016年12月21日,著名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应用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各大媒体上的语文错误经常可以见到。《咬文嚼字》编辑部常常指出这些媒体上出现的语文差错,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吃饭咬食物,都有咬了舌头的时候,咬文嚼字,也会有咬错的时候。比如前些时候发布的《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以下简称“《咬》文”),其中就有弄错了,把不该咬的咬了一口。说具体的,十大语文差错的第十个,就是一个批评错了的“冤案”。先请大家看一下杂志社文章的原文(引自新浪网《咬文嚼字》官方博客):
十、常见的食品名用字错误:“黏豆包”误为“粘豆包”。“黏豆包”是北方的一种传统点心,采用黄米、红豆等材料制作而成,具有黏性特点。店招、广告牌及食物包装袋上基本上都被误成了“粘豆包”。“黏”(nián)和“粘”(zhān)本为两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颁布实施,“黏”作为“粘”的异体字废除。“粘”于是身兼二职,既表“粘”的意义也表“黏”的意义。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黏”恢复使用,被确定为规范字。从此,“黏”和“粘”又各自独立,担负不同的意义:“黏”是形容词,表示糨糊、胶水等具有的使物相连的性质;“粘”是动词,指依靠黏性把东西互相贴合。误“黏”为“粘”,也常见于其他用字场合。
其中对黏字的废除和恢复有这一段叙述:“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颁布实施,“黏”作为“粘”的异体字废除。……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黏”恢复使用,被确定为规范字”。这一段历史叙述是正确的。
但是,是不是黏字恢复后,粘字就不能再作形容词来应用了呢?显然不是。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及2013年6月《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因为在黏字在被废除之前,粘就可以做形容词,当时“粘豆包”这样的写法,就并不能算错。恢复黏字书的好处是,在需要分辨的时候,例如,可以写“和(huó )黏面很粘(zhān)手”,这样就能够分辨得更加清楚。在一般情况下,粘字仍然可以作形容词,读为nián。
历次修订的《新华字典》都在读音为nián的粘字的注释中写道:“同‘黏’”,一直到最新的2015年第十一版都是如此。《新华字典》的这种注释无疑是正确的,它既符合文字的历史发展状况,又符合如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使用情况。
也就是说,如《新华字典》所载,把黏米写成粘米,黏豆包写为粘豆包并没有错误。
另外,既然是“咬文嚼字”,那么,如果我们细细地嚼,仔细看看《咬》文的叙述,就会发现里面也有问题。应当指出,《咬》文中关于“‘黏’和‘粘’本为两字”的说法是模糊的,并不准确。“本为两字”的“本”,要看什么时候。
各位可以查一下《康熙字典》。“米”部五画“粘”字,其注释全文如下:“《廣韻》女廉切《集韻》尼占切,並音黏。《說文》:相著也。同黏”。
在“黍”部五画“黏”字下最后注有“俗作粘”。
这说明粘字“本来”就与黏相通,也读为nián,而且当时只有这一种读法。“《说文》相著也”,原来是《说文解字》对黏字的说明,字典搬到了这里,更说明当时确实认为两个字相通,只是当时的文人以为粘仅是一个“俗字”而已。
由此,也可以看到粘字读作zhān倒是后起的,至少是清代或以后才有的。当然,上面的说明并不是想说现在把粘作动词读作zhān有什么不对,而是说,粘字不但可以作动词,读作zhān,也可以作形容词,读作nián。这里只是说明一点文字的历史状况。说明《咬》文中关于“‘黏’和‘粘’本为两字”的说法是模糊的,并不准确。
我还需要指出,《咬》文中在叙述“‘黏’和‘粘’本为两字”的这种不准确说法时,故意在粘字的后面用括号注了(zhān)音。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是似乎在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前,粘字就只作动词、有唯一的读音zhān,而读nián作形容词使用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才做出的规定,因而黏字的恢复,也理所当然的使得粘字回到只有读zhān而作动词使用的状况去。如果仅仅是为了说明自己看法而故意给人留下这样错误的印象,这不能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老老实实的文风。
综上所述,《新华字典》和如今的大多数老百姓并没有用错,这个“冤案”应予平反。
当然,我也可以预言,无论我或其他人说些什么,不管我说得多么在理,“冤案”的制造者是不可能轻易为“冤案”平反的。街上的绝大多数老百姓也还将继续写“粘米”、“粘豆包”。但是,可以预计,《咬文嚼字》的这个看法将给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带来混乱。
《咬文嚼字》是有影响的刊物,其每年刊出的“十大语文差错”是影响很大的文章。我希望它能够认真再认真,挑选出真正影响大而坏的差错,不要跟《新华字典》这样的权威字典唱对台戏,搞得中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们无所适从。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中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们已经很苦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