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咬文嚼字》“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中的一个“冤案” 精选

已有 10526 次阅读 2017-2-7 08:43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咬文嚼字, 新华字典, 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中的一个“冤案”

2016年12月21日,著名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应用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各大媒体上的语文错误经常可以见到。《咬文嚼字》编辑部常常指出这些媒体上出现的语文差错,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吃饭咬食物,都有咬了舌头的时候,咬文嚼字,也会有咬错的时候。比如前些时候发布的《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以下简称“《咬》文”),其中就有弄错了,把不该咬的咬了一口。说具体的,十大语文差错的第十个,就是一个批评错了的“冤案”。先请大家看一下杂志社文章的原文(引自新浪网《咬文嚼字》官方博客):

十、常见的食品名用字错误:“黏豆包”误为“粘豆包”。“黏豆包”是北方的一种传统点心,采用黄米、红豆等材料制作而成,具有黏性特点。店招、广告牌及食物包装袋上基本上都被误成了“粘豆包”。“黏”(nián)和“粘”(zhān)本为两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颁布实施,“黏”作为“粘”的异体字废除。“粘”于是身兼二职,既表“粘”的意义也表“黏”的意义。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黏”恢复使用,被确定为规范字。从此,“黏”和“粘”又各自独立,担负不同的意义:“黏”是形容词,表示糨糊、胶水等具有的使物相连的性质;“粘”是动词,指依靠黏性把东西互相贴合。误“黏”为“粘”,也常见于其他用字场合。

其中对黏字的废除和恢复有这一段叙述:“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颁布实施,“黏”作为“粘”的异体字废除。……1988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黏”恢复使用,被确定为规范字”。这一段历史叙述是正确的。

但是,是不是黏字恢复后,粘字就不能再作形容词来应用了呢?显然不是。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及2013年6月《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因为在黏字在被废除之前,粘就可以做形容词,当时“粘豆包”这样的写法,就并不能算错。恢复黏字书的好处是,在需要分辨的时候,例如,可以写“和(huó )黏面很粘(zhān)手,这样就能够分辨得更加清楚。在一般情况下,粘字仍然可以作形容词,读为nián。

历次修订的《新华字典》都在读音为nián的粘字的注释中写道:“同‘黏’”,一直到最新的2015年第十一版都是如此。《新华字典》的这种注释无疑是正确的,它既符合文字的历史发展状况,又符合如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使用情况。

也就是说,如《新华字典》所载,把黏米写成粘米,黏豆包写为粘豆包并没有错误。

另外,既然是“咬文嚼字”,那么,如果我们细细地嚼,仔细看看《咬》文的叙述,就会发现里面也有问题。应当指出,《咬》文中关于“‘黏’和‘粘’本为两字”的说法是模糊的,并不准确。“本为两字”的“本”,要看什么时候。

各位可以查一下《康熙字典》。“米”部五画“粘”字,其注释全文如下:“《廣韻》女廉切《集韻》尼占切,音黏。《說文》:相著也。同黏

在“黍”部五画“黏”字下最后注有“俗作粘”。

这说明粘字“本来”就与黏相通,也读为nián,而且当时只有这一种读法。“《说文》相著也”,原来是《说文解字》对黏字的说明,字典搬到了这里,更说明当时确实认为两个字相通,只是当时的文人以为粘仅是一个“俗字”而已。

由此,也可以看到粘字读作zhān倒是后起的,至少是清代或以后才有的。当然,上面的说明并不是想说现在把粘作动词读作zhān有什么不对,而是说,粘字不但可以作动词,读作zhān,也可以作形容词,读作nián这里只是说明一点文字的历史状况。说明《咬》文中关于“‘黏’和‘粘’本为两字”的说法是模糊的,并不准确。

我还需要指出,《咬》文中在叙述“‘黏’和‘粘’本为两字”的这种不准确说法时,故意在粘字的后面用括号注了(zhān)音。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是似乎在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前,粘字就只作动词、有唯一的读音zhān,而读nián作形容词使用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才做出的规定,因而黏字的恢复,也理所当然的使得粘字回到只有读zhān而作动词使用的状况去。如果仅仅是为了说明自己看法而故意给人留下这样错误的印象,这不能被认为是一种好的、老老实实的文风。

综上所述,《新华字典》和如今的大多数老百姓并没有用错,这个“冤案”应予平反。

当然,我也可以预言,无论我或其他人说些什么,不管我说得多么在理,“冤案”的制造者是不可能轻易为“冤案”平反的。街上的绝大多数老百姓也还将继续写“粘米”、“粘豆包”。但是,可以预计,《咬文嚼字》的这个看法将给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的语文学科的教学带来混乱。

《咬文嚼字》是有影响的刊物,其每年刊出的“十大语文差错”是影响很大的文章。我希望它能够认真再认真,挑选出真正影响大而坏的差错,不要跟《新华字典》这样的权威字典唱对台戏,搞得中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们无所适从。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中小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们已经很苦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32026.html

上一篇:山东省和济南市的钱是不是老百姓的钱?——如何建设“双一流”
下一篇:建“双一流”是要做强而不是求大求全
收藏 IP: 112.231.179.*| 热度|

33 尤明庆 武夷山 徐满才 蒋永华 汤茂林 史晓雷 黄永义 徐令予 徐耀 吕喆 刘光银 吉宗祥 吕洪波 邓海军 刘全慧 康建 李天成 文克玲 应行仁 戎可 白图格吉扎布 赵凤光 张华容 邱趖 冯利霞 董焱章 xuqingzheng yangb919 xlsd xiyouxiyou zhyzh mbnl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