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毕业求职去什么单位对于多数毕业生都是非常纠结的,如果读博的时候是重点大学且导师在学术圈有很强的号召力或者影响力,在导师的指引或者安排下都能找到比较中意的单位。有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些单位招聘的时候还要特意强调关注应聘者的博士学位指导老师在学术圈的影响,国字号头衔情况,如果比较出众那么新招聘的青椒申请到青年基金,后续面上项目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对于一些就读博士学位点不是双一流,或者博士毕业生自身科研积累不足,导师在学术圈对资源也没有话语权,那么就非常尴尬了。首先能找到职位就已经非常幸运了,再纠结去双一流高校做博士后还是更低段位学校做青椒都是绕不过的问题。很多人反复强调的平台基本上就是实验条件,有无硕士点,有无博士点,晋升教授难易程度,能否有机会靠个人努力申请到国字号或者省级人才头衔等。诚然,在双一流高校大团队庇护下,各个职员分工协作,各尽所能,团队带头人会平衡各方利益,按照计划栽培组里的年轻人。但如果应聘者自身能力不足却被一些单位付以重任来当空头上的学科带头人之类的,那基本上就玩玩了,因为在一个陌生地方要突然组织一个实质性团队是非常难的,还没获得基层老同志们的信任呢,年轻人更不敢押宝到你这里。
在完善人才蓄水池的过程也不可避免的遭遇优中择优和淘汰的过程,我们国人很多绕不开“面子”问题,高调入职最后却在聘期内没达到晋升要求,被扫地出门会觉得非常丢脸。实际上,很多省属院校给的待遇还是非常好的,工作还轻松,科研考核压力小,如果潜心积累,成果很显著的时候再辞职或者调动到更高的平台来竞争未尝不可。在最年轻的时候更要亲自身体力行到科研一线,亲自设计和做实验,如果年纪轻轻就想当老板,靠研究生来支撑自己学术成长本身就不靠谱,因为工作单位也不可能每年给你几个博士生和硕士生指标,把自己未来科研希望押宝在几个不确定的研究生或者个别博士生身上,那本身就是冒险和作死,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如果自己暂时不能达到双一流高校的入职和考核标准,不妨先在省属或者地方高校潜心积累修炼6到10年,诞生一些硬核的科研成果并争取连续获得NSFC等科研经费资助,如果在省属高校都不能崭露头角,获取入职双一流高校和大团队的资本,那么就安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应聘岗位要对自己有准确的判断,愿赌服输,失败都是暂时的,养精蓄锐重新来过就是了,珍惜时间和生命,奋斗未来,幸福是亲自奋斗出来的。在一定的周期内完成积累,再上擂台展现自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