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毕业季都会爆出几例高校学生因为达不到毕业论文相关要求而轻生的悲剧,在惋惜死者的同时,涉事高校和指导老师都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受口诛笔伐,几乎一边倒的谴责导师无良,谴责导师不认真指导,谴责学校管理不到位,不该这么严格要求论文等等。
最近刷头条的就是陕西一高职院校准毕业生因为毕业论文不达标被指导老师退回,最终产生了悲剧,家长和亲戚到学校讨要说法,要和指导老师见面。该学校也及时发布了公开声明,积极配合调查。该指导老师拒绝会见家长,网络一些声音声称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该指导老师不敢见家长也是有原因的,家长盛怒之下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到时候可能会让悲剧进一步加剧了。
在生命面前,似乎所有一切都应该以生命至上至尊。但是,现代文明社会要讲究法制,要遵守契约精神,要遵守行业纪律和规章制度。每一个人都需要群体的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归属感。
此前的博文也讨论过研究生和博士毕业是否必须硬性规定发表小论文的级别和数量,双方各执己见,难分难解。一部分人认为高校硬性规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授予学位必须发表SCI论文是错误的,认为博士毕业后可以继续写,而不是在毕业前必须发表。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要么博士就读的期限太短了,适度的延长博士培养周期是对的。因此,重点高校的博士培养的周期基本都在4-8年,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小论文的发表,大论文的写作自然是非常困难的。从我处理稿件的周期看,我所效力的国际期刊这几年是本领域小类top期刊,有些稿件自投稿到修改和录用不到一个月,那是因为作者写的准确,细致,吸引审稿人。有些稿件则反复修改甚至达到5次往返,还有修改了2次审稿人实在无法忍受作者的不准确答复给拒了的。读研究生是一种历练,每天不能和上班族一样工作满8个小时就休息了,而是需要加倍努力提升自己能力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不同的学校毕业基本要求不同,基本都是按照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如果每年总有大批的学生无法达到要求,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教授、导师委员会自然会考虑修改相关标准,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考虑到国内高校的实际差距,如我上篇博文提出的,各个培养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而不是一味模仿和照搬其他高校的毕业标准,或者折扣太多,或者加码太多。比如,对于今后不打算进入学术领域的可以不要求发表小论文,对于今后拟继续从事基础研究的还是要提出发表小论文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就适度延长培养时间。各个培养单位在招生简章和手册中要给出毕业基本要求,往年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博士生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在复试面试的时候要准确告知考生,这样让考生有思想准备和选择余地。如一些博文说的,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如果没有对应的毕业标准要求,恐怕在某些领域和专业会出现大放水,大批发文凭的烂事,最终贻害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
此前也有博文提及取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那么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存在必要性更要被质疑了。实际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初衷是督促学生把本科阶段所学的各科知识综合运用,而不是一些大学浮夸下的要求创新。每年几百万大学生,几十万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全国几百万研究人员,要求全民创新就是在吹泡沫,创新哪有那么容易?哪有那么多创新?能达到基本技能,能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就非常好了。另一方面,真正的创新人才不是批量培养的,而是个性化的培养。全世界虽然有近9000种SCI期刊,数千EI期刊,但真正入流的期刊不到200种,虽然一些期刊影响因子也很高,但实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的进步,而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突破,而对于这种突破总是源于极少数人极少数文章所报道的科学发现,其余的文章不过是完善、拓展和再佐证罢了,目的是让该结果更具有通读性而已。
从我个人观点来看,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的时候能独立写2-4页总结报告,把4年来所学的知识有逻辑的串起来,描述下自己对这些所学知识的理解和预期作用就是很好啦。根本没有必要在培养计划里设置几十个学时或者十几周来做毕业设计或论文。对应的手工制作和原理准确表达也是可以的,而不是为了标准认证来复制出一批毫无意义的“论文”。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生,要么选择在指定的期刊发表几篇论文而不再要求写大论文,要么写一篇完整的大论文,只要大论文能通过全盲评审和答辩,即使没有发表任何小论文也可以授予规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在读学生和导师可以协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极少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未能达到就读高校或者导师对毕业论文要求,而相关管理部门在前期预警、心理疏导、分级分流方面工作效率不高,部分导师对于风险预判不足,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对于学生家庭、学校和导师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对于家庭来说,二十年对子女的培养付之东流。对于导师来说则是一辈子的噩梦和难以解脱心理的负重,一方面要承受媒体的讨伐,部分同事的幸灾乐祸,甚至面临单位的解雇开除,自己内心至此寝食难安。对于学校来说要面临媒体声讨和上级部门的追责等,特别是在关键节点上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就业等。
每当因为论文没达标而不能按预期毕业时,个别学生的极端悲剧事件给培养单位敲了警钟,给更多的导师和管理部门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现代化的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一生在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今天从某个关卡侥幸通过,下一个关卡可能就没那么幸运。能考入同样层次学校的学生智商方面相差无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和培养计划,如果自己有困难就更应该多花点时间,对于进展缓慢和投入度不够的学生,指导老师更要关注,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作为管理部门来说,要认真反思培养过程的科学性,预见培养过程的风险。体现分类分层培养,及时分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训练和引导。如果出现了偶发极端事件,要尊重事实,勇于担当,不能推卸责任把涉事老师当做替罪羊。如果家长有异议,可以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和家长积极沟通,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双方权益,必要时协同司法部门走法律途径,相信法律和法制,相信公平和正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