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科学院SCI分区,让子弹飞一年吧

已有 5967 次阅读 2017-11-2 09: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转自科学院分区微信消息如下:

-----------------

2016年版中科院期刊分区延期至下周发布。


综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团队内部讨论,即将发布的期刊分区仍采用原来的方法,且大类学科暂时不做调整。


学科归一化新方法的期刊分区结果将显示期刊详情页(在线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查询平台),以供参考。


非常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将在大家的帮助下,继续改进和完善新方法,且在公众号中推送相关动态。


2017年版中科院期刊分区将正式使用学科归一化的方法对期刊进行分区。

------------------

   历经两个星期的科学院SCI期刊划分通过反复测试,征求了多方的意见,最终还是坚持了原来的标准,大家可以稍安勿躁了。

  分区划分标准的变动和有关单位职称晋升条件的突然变动有很多的相似性,这就是评价标准的可持续性问题。比如有些单位晋升职称突然要求年均本科教学量最低时数,班主任经历,出国访问6个月以上等。突然增加的附加标准会让一些人措手不及乱了方寸。比如那个出国经历吧,目的是增长国际视野,涨见识看看外国人在用什么先进手段研究什么先进问题,且不说保密问题,人家外国人的实验室有很好的平台和团队,如果访问者没有这样的平台,看了也是白搭。这跟种水果一样的道理,南北气候差异大,总觉得人家那里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实际嘛,根据自己的实验条件,打造自己特色的研究就可以了。况且,现在资讯如此发达,出国半年甚至1年就水平提高了,我看未必的。不过这一条好像在本科审核评估中也作为考察指标了,要求教职人员出国学习和访问经历的参与度要高。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个兴趣活,如果不是出于自发的兴趣,就是频繁出国能起多少作用?能对真正提升科研素质有多少贡献?

  2017年10月下旬科学院期刊分区研究团队开始启动网络调查,拟推出新标准下的期刊划分标准。从初次测试版和最终测试版的发布,让多少人心情起伏?兴奋和失落难以描述。

    科学院的分区对管理部门来说带来了挑战,分区的大幅度变动会触发职称晋升,科研成果评奖,人才引进待遇,科研绩效考核,论文奖金,研究生毕业求职等。管理部门还没做好准备呢!

   有些期刊犹如乘坐了直升飞机,估计期刊学术编辑和在上面发了文章的人都窃喜甚至狂欢了。

   有些期刊分区犹如断线的风筝,在上面发表文章的人估计要崩溃,给这些期刊审稿的人也没那么积极了。

 犹如我前面博文说的,科学院的分区是国内管理部门和部分研究人员投稿参考的,比如职称晋升,研究生毕业必须在指定的分区期刊发表文章,或者为了论文奖金就力求投稿高分区的期刊。

  那些主流的top期刊怎么划分都是top期刊,对这些期刊的作者没有任何影响。而一些边缘化和可打插边球的期刊就一些人开始有梦想了,仅此而已。

   从编辑和出版社角度看,分区高的期刊估计会迎来一大波投稿,审稿人估计要忙晕了,期刊编辑不得不注册更多的审稿人,那么成为这些期刊的审稿人估计会让一些人兴奋下。而对于那些掉下去的期刊,估计一些人就懒得投稿和审稿了。

    归根到底,科学院的分区影响的是国内研究人员的投稿意向而已,但没有影响其成果真正的意义和影响。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论文的关注度和跟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发表了所谓的分区高的期刊,如果论文没人看,没人下载,没人引用那也是很郁闷的呢。

   双一流建设下,淡化分区的冲击,积极宣传和分享自己有趣的科研成果才是出路,也许,一篇分区低的期刊发表的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可能比分区高的期刊上低引用甚至零引用的期刊更重要。

    散了吧! 既然大家都没做好准备,那么不妨让子弹飞一年,明年用新的更恰当标准来评判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80-1083430.html

上一篇:科学院SCI期刊分区骚动了谁的心?
下一篇:怎么证明你是个人才?
收藏 IP: 61.178.245.*| 热度|

4 李军红 蔡宁 杨正瓴 雷宏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